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
  首页>动态信息>部门动态

市农牧局:脱贫攻坚出实招

  •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 2020-11-09 09:19
  • 保存
  • 打印本页
  • 分享到: 微信
    qq 微博 空间
  •   
    五原县和胜乡农民在香菇扶贫产业园区选香菇

      巴彦淖尔市地处河套灌区,近年来在实现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被授予中国雪花粉之乡、中国葵花之乡、中国密瓜之乡、中国枸杞之乡、中国肉羊(巴美)之乡的称号;“天赋河套”品牌荣获2019中国农业最具影响力品牌、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等10项大奖,赢得了塞外粮仓、草原上的菜篮子、黄河边的农艺园等美誉。全市积极推广“1+6”产业扶贫模式,通过园区带动、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村集体经济带动、抱团推动、旅游带动、就业带动,实施对贫困户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种养业,统筹发展加工、旅游、电商、光伏、手工制作等特色产业,实现了贫困人口动态清零,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产业扶贫项目全覆盖,无劳动能力贫困户通过资产收益、托管代养、土地流转等模式稳步增收。截至目前,产业发展累计带动贫困户12061户21757人,有劳动能力的11708人实现产业项目全覆盖。

      优布局解决扶贫产业区域同质化竞争问题

      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将全市划分为河套平原农牧结合循环发展区、阴山沿线丘陵旱地农牧区、乌拉特草原生态功能区三个农牧业功能区;立足农牧业产业实际和产业带贫优势,确定了乳、肉、绒、饲草、瓜菜(食用菌)、粮油、旅游、经济林、沙产业9大扶贫主导产业,并建立了小麦、玉米、向日葵、果蔬、饲草、中药材、肉羊、乳业、羊绒、肉牛10个优势农畜产品产业带,累计建成各类扶贫基地168个,带动贫困户14143户25407人。如临河区立足种植业发达、养殖业兴旺的农业大区优势,创新实施了“一提、二带、三帮、三自”的“1233”产业扶贫工程,投入6296万元建成了“9园1市8车间”18个产业扶贫项目,提升了产业扶贫组织化程度,建立了减贫带贫机制;杭锦后旗每个乡镇依托自己的优势产业制定了详细的“一镇一品、一乡一业”产业规划。

      建园区解决扶贫产业散小弱发展问题

      建设各类科技示范园区138个(市级高质量发展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共31个,15个标准化综合园区,16个特色单品园区),核心面积83万亩,辐射面积415万亩。建成扶贫产业园114个,带动贫困人口9444户18370人,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形成了以临河光彩事业社会扶贫产业园、五原丰裕“六村千棚”扶贫产业园等为代表的园区引领,以杭锦后旗头道桥镇扶贫产业园、乌拉特前旗丰达源农贸扶贫产业园等为代表的订单收购,以五原县金草原、杭锦后旗旭一牧业、临河区奶山羊扶贫产业园等为代表的“托管代养”,以乌拉特后旗大树湾村“党建+绿色农业”扶贫产业园、磴口县隆盛合镇现代农业扶贫产业园等为代表的资产收益,以五原县新公中镇扶贫产业园、杭锦后旗双庙镇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园等为代表的土地流转等紧密型利益联结模式,促进贫困群众与农业经营主体间的协调互促,推动贫困群众与现代农业对接,打通小农户与大市场间的“梗阻”。

      搭平台解决产业链条无序化延伸问题

      全市瞄准产业主攻方向,理清重点产业链条,不断闯关、破关、通关,加快形成产业集群效应。获批中央财政内蒙古河套向日葵产业集群建设项目资金8000万元,撬动企业自筹投入29189.5万元。项目依托五原县三瑞农科、三胖蛋食品等公司和市农科院围绕向日葵种子研发、品种保护、基地建设、精深加工、现代流通、品牌培育等产业链建设,打造涵盖生产、加工、流通、科技、服务等于一体的内蒙古河套向日葵产业集群,同时积极推动葵花籽作为新期货品种在郑商所挂牌上市。一方面,通过采取认定产业化联合体、组织高峰论坛、开展企业家培训、组织参加展览会等措施,积极培育本地产业化龙头企业稳步发展,带动乳肉、酿造、粮油等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引领带动作用逐步增强。另一方面,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搭建园区平台、做大基地规模等措施,积极引进国内行业领军企业,山东鲁花、中粮集团、蒙牛、伊利等一批农牧业大企业先后入驻我市,投资建设了一批规模大、质量高的农牧业项目,助推我市农牧业产业化发展。

      重帮扶解决带贫主体带动性不强的问题

      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资金、羊绒产业专项发展资金均重点扶持自治区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优先支持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的企业;肉羊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建设、畜牧三项补贴、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耕地轮作等项目,均向贫困旗县、贫困村倾斜;各类涉农涉牧项目资金在不改变用途的条件下,优先安排减贫带贫成效明显的新型经营主体,构建形成了“1+4”精准扶贫利益联结机制。

      通过政策扶持、机制创新、典型带动、因地制宜推广不同类型的减贫带贫等方式,确保每个带贫主体至少有2种利益联结模式,建立了稳定的脱贫长效机制。如兆丰公司通过垫支部分生产资料、提供技术服务、签订订单、保护价收购等措施与农户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建设绿色富硒小麦生产基地3万亩。为了实现产业化经营,公司投资4亿元在哈腾套海农场建设20个基础母羊繁育牧场和年出栏15万只优质羔羊牧场,形成了“公司+牧场+养殖户”的产业化生产格局。维信(内蒙古)羊绒集团有限公司利用“最低保护价,二次结算,低补高不退”的办法,与牧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建成了自己稳定的原料基地,先后给牧民补贴收购资金达6800多万元,最大限度保护了牧民的经济利益。

      拓销路解决扶贫产品难卖贱卖问题

      积极组织涉农涉牧企业参加各类农畜产品展销会和品牌推介会,恒丰集团河套牌雪花粉、旭一牧业有机牛肉、中粮屯河(杭锦后旗)番茄汁、兆丰面业瑞雪面粉、三胖蛋瓜子、圣牧高科有机牛奶、金草原羊肉、金伯利有机果蔬、昌兴达昭君红枸杞、绿野食品有机骆驼肉等10家企业的10款“天赋河套”产品成功列入《北京市消费扶贫产品名录》。全市建成电子商务服务网点1550个,其中乌拉特前旗“草人e工坊”项目累计培训学员318人;河套电商谷已启动运营,20户电商龙头企业全部入住,鼓励电商龙头企业优先收购、销售贫困人员的农畜产品,帮助贫困人员增收。市农牧局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巴彦淖尔市分公司合作“惠农助农扶贫”项目,双方发挥各自的行业优势,为全市农牧业生产提供集种养殖、销售加工、政策、金融、保险、寄递物流、农村电商等于一体的综合一揽子服务。通过邮政线上销售实现销售额150余万元,带动贫困户56户。疫情期间帮助解决我市农产品滞销的问题,累计帮扶合作社、贫困户17家,销售金额达28.8万元。

      抓服务解决产业发展“最后一公里”难题

      全市共建立扶贫技术专家组50个216人,选聘产业指导员1166人。截至目前,产业指导员累计指导20869户贫困户,帮助产业选择8430次,帮助政策落实6689户,解决技术难题3027个,帮助建立产销关系975户。在7个贫困旗县开展培训305期,培训农技员416次5423人,培训贫困农牧民1316次269610人次,指导贫困户1918次6183户,开展产业服务决策咨询1095次,开展科技指导服务2411次,与自治区专家组或包联组对接2085次;累计培训产业指导员2782人次。磴口县杨牧仁、陈小军,五原县秦忠明、张树斌,乌拉特前旗任天喜、乌日图那顺,杭锦后旗崔春、白云龙,乌拉特中旗白起胜,临河区杨春立,乌拉特后旗蒋珍明11人被自治区评为全区优秀产业指导员。各旗县区结合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和基层农技推广补助等项目,充分利用科技三下乡、田间课堂、微信课堂、发放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对贫困户进行多层次的科技培训,让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掌握1~2项实用技术,全市有劳动能力人口农牧业生产技能培训已实现全覆盖。(记者 呼布庆/文 周文廷/图)

    相关文档:
    附件下载:
    • 来源:巴彦淖尔晚报    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