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
  首页>动态信息>部门动态

市人社局迅速出台11条措施全力支持抗灾挽损促收保稳工作

  •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 2025-07-22 15:55
  • 保存
  • 打印本页
  • 分享到: 微信
    qq 微博 空间
  •   近日,我市部分地区遭遇严重洪涝灾害,农业生产、农村基础设施受损严重,受灾群众增收面临较大压力。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抗洪救灾工作部署,切实做好抗灾挽损增收保稳工作,市人社局出台支持灾后重建十一条措施,帮助受灾地区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一、强化就地就近就业帮扶。组织各级人社部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深入辖区内的企业、工业园区、在建项目、灾后重建工程以及农业合作社等,全面摸排用工需求,深入挖掘当地以工代赈项目岗位信息,特别是对技术要求不高、吸纳能力强的岗位进行重点梳理。建立受灾农牧民求职信息库,通过点对点推荐等方式,高效匹配本地用工需求与农牧民就业意愿,促进受灾农牧民尽快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加即时性收入。
      二、加大外出转移就业组织力度。利用好自治区人社厅《关于加大劳务协作力度 帮助巴彦淖尔市受灾地区农民就业增收的通知》支持措施,加强与区内外特别是呼包鄂乌阿等周边地区的劳务协作对接,积极争取当地“以工代赈”项目吸纳就业岗位,帮助建立我市受灾地区农牧民就业岗位清单。主动对接其他盟市人社部门及用工企业,征集开发一批适合我市受灾农牧民转移就业的优质岗位(如建筑、家政、物流、制造业等)。建立跨区域劳务输出联络对接机制,进一步拓宽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渠道。发挥市场主体带动作用。发挥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劳务经纪人作用,促进受灾农牧民有组织转移就业。根据需求开展“点对点”劳务输出等活动,推动劳动力跨区域有组织转移就业。
      三、优化岗位供给。针对灾后重建和生产生活恢复需求,发挥线上线下零工平台优势,实时发布用工需求。开展送岗下乡活动,举办“小而美”“专而精”等小规模受灾群众专场招聘会,把岗位送到乡镇、村口,提供“一对一”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全力保障受灾农牧民稳岗就业。
      四、开展精准就业援助。对受灾后吸纳农牧区脱贫劳动力及就业困难人员,并为其缴纳社保的单位按规定落实社保补贴,简化申报流程,确保企业快速获补,稳定就业岗位。鼓励有条件的集体经济组织对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给予集体补助。为符合条件的招用零就业家庭人员、脱贫人口及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的企业,加快兑现税费减免政策。
      五、强化公益性岗位兜底。结合受灾实际,优先通过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受灾的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脱贫劳动力等群体,确保其稳定收入来源。按照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按月及时发放岗位补贴,为受灾地区恢复稳定提供支撑。加强与其他部门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建立动态就业失业监测机制,实时跟踪受灾群众就业状况,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六、精准对接培训需求。通过入户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摸排农牧民技能培训意愿,精准设置课程。针对女性开设手工编织等课程;面向中青年开展电子商务师等培训;对有外出就业意愿,但缺乏技能的人员,组织各类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开展养老护理等贴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培训,帮助其尽快实现就业。
      七、提高培训实效。组织全市各培训机构深入灾区,结合摸排结果和市场需求定制多样化课程,教学注重理论与实操结合,确保学员掌握技能。同时,对符合条件的防返贫监测对象,培训期间按每人每天100元标准发放生活费补贴,减轻参训负担。
      八、创新培训模式。将“民族手工艺制作+电商销售”作为重点培训方向,邀请民族手工艺师资现场教学,提升农牧民手工艺水平。同时开展电子商务培训,联合电商平台、培训机构,为有条件的受灾农牧民或返乡青年提供电商运营、直播带货等技能培训和支持,帮助销售未受损或特色农产品,拓展销路,弥补损失。
      九、开通防汛救灾工伤认定、鉴定及待遇支付全流程绿色通道。开通防汛救灾中发生的工伤认定申请绿色通道,对事实清楚、条件符合的认定申请及时受理、快速办结。因灾情等客观因素影响无法及时申报的,可向属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电话报备后,先行通过工伤保险信息系统提交电子申请。对因防汛救灾被认定为工伤的职工,简化申请劳动能力初次鉴定程序,对涉及伤残等级鉴定等必须组织现场鉴定的事项,压缩鉴定时限;职工治疗终结、伤情稳定的,力争在1个月内完成鉴定并出具结论。开辟工伤保险待遇支付绿色快捷通道,确保在防汛救灾期间因履行工作职责遭受事故伤害的职工,在完成工伤认定或劳动能力鉴定后,及时将工伤保险待遇发放到位。
      十、推出选树表彰与用人倾斜举措激励抗灾担当。为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在农业防灾救灾中担当作为,制定出台相关举措,要求各旗县区各部门积极选树宣传在组织指挥、抢险救援、物资保障、技术指导、转移安置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注重调动和保护广大干部职工防灾减灾的积极性;及时按权限和程序开展公开公平公正的表彰奖励;并强化用人导向,在干部选拔任用、年度考核及评优评先中优先考虑表现优异者,为抗灾挽损促收保稳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十一、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精神,发动全市人社系统干部职工,倡议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派遣公司用爱心善举彰显社会责任,通过捐资捐物等形式帮助受灾群众共渡难关,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以实际行动将大爱巴彦淖尔精神落到实处。 

    相关文档:
    附件:
    • 来源:巴彦淖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编辑:张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