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
  首页>动态信息>政务动态

构筑和谐稳固繁荣北疆——我市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综述

  •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 2021-07-27 09:34
  • 保存
  • 打印本页
  • 分享到: 微信
    qq 微博 空间
  •   中国正北方,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黄河几字弯的顶端,她就是被誉为“塞上江南”的巴彦淖尔。

      巴彦淖尔系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湖泊”,东接包头市,西邻阿拉善盟、乌海市,南邻黄河,与鄂尔多斯市隔河相望,北与蒙古国接壤,全市总面积6.5万平方公里,拥有边境线369公里,总人口150多万。巴彦淖尔物产丰饶,其中葵花籽、羊绒、小麦都是世界级物产。近年来,我市找准定位,举全市之力打造“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帮助本土农产品走出去、提价值,引起全国关注,博得广泛赞誉。在这片祥和的沃土上,生活着蒙汉回满等41个民族,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他们世代友好,繁衍生息。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和对内蒙古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强基础、兴产业、惠民生,深入开展兴边富民行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各族干部群众“三个离不开”思想、“五个认同”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增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

      高位推动 构筑北疆亮丽风景线

      市委、政府始终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作为推进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重要抓手,先后出台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实施意见》《巴彦淖尔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方案》《巴彦淖尔市关于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职责,有力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2004年以来,我市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坚持“富民、兴边、强国、睦邻”宗旨任务,为边境旗争取中央和自治区财政“兴边富民行动”(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累计2.88亿元,实施项目近300个,项目覆盖少数民族聚居的嘎查(村)30多个,约15万农牧民受益。规划建设了多个民族文化产业街和民族特色餐饮街,投资建成乌拉特中旗呼勒斯太苏木红树莓、苏独仑嘎查花生等一批少数民族特色产业示范基地,打造了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巴仁宝勒格村、乌拉特后旗呼和温都尔镇那仁乌布尔嘎查等7个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市3940名少数民族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162个贫困嘎查村全部出列,谱写了一曲振兴边境、富裕边民、共同繁荣的壮丽赞歌!

      因地制宜 全方位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我市两个边境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以注重民生、促进就业、助民增收为重点,狠抓基础设施建设。

      沿边铁路、公路、机场建设全面推进,边境地区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公路、铁路、航空网络建设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0亿元。目前,边境旗公路总里程达到7275公里,特别是乌拉特中旗,新建农村公路1630公里,国道242、国道331、国道335、省道212中旗段建成通车,全旗公路总里程已达5011.2公里,被评为“四好农村路”自治区级示范旗。同时,该旗建成华北地区首家直通干线机场和省会城市的通用机场。

      水利设施基本完善,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共投资62.79亿元,为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解决了供水困难,巩固提升了饮水安全、抗旱应急水源、牧区储水窖等水利工程。

      用电问题全面解决,信息基础设施全面加强。投资108.74亿元,实施2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偏远牧区用电升级工程、抵边村寨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等,电力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通过实施风光互补工程解决了2252户群众“用电难”问题,边境旗重要公路、重点旅游区、人口居住集中区域4G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乌拉特后旗政府与内蒙古广电网络集团公司共同投入9000多万元,实施牧区“智慧广电”网络覆盖与服务工程,从而彻底解决了牧区通讯难题。

      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边境两个旗改扩建了14所乡镇卫生院,完成了68所村卫生室信息一体化配套设备建设,配套了“草原流动医疗服务车”22辆,免费发放了健康保障小药箱6400个。乌拉特后旗投资100万元实施蒙医药产业化研发项目,建成传统疗术药浴中心206平方米、蒙医药文化展厅176平方米,提升旗蒙医医院接诊能力,发挥其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乌拉特中旗大力发展蒙中医药事业,建成2个省级、3个市级蒙中医药专科,旗人民医院、蒙中医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医院。

      夯实基础 增强边疆地区发展后劲

      近年来,乌拉特中旗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牧区防灾减灾能力。投入资金4510万元,在巴音乌兰苏木、甘其毛都镇、川井苏木、呼勒斯太苏木等6个苏木镇场实施了标准化棚圈建设和储草棚建设,涉及到36个嘎查村和5357个农牧户,进一步增强了牧户的抗灾减灾能力,延长了休牧禁牧周期。

      乌拉特中旗积极发展民品民贸产业,按照上级关于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实施项目要求,投资1870万元,实施了28个产业扶贫项目,累计投资120万元,通过集中培训引导,着力培养一批从事传统奶食品、传统皮具、银饰品以及服饰加工销售的从业人员队伍,重点培训引导贫困户从事传统手工艺制作销售产业,做到扶智和扶志相结合,5年来,共培训返乡进城务工人员561人次。

      按照全旗“十四五”规划总体要求,乌拉特中旗将建设5个牧区现代化试点工作示范点,打造至少10个较大规模的民品民贸加工产业。在温更镇、川井苏木和海流图镇培育一批奶食品加工销售产业带头人队伍,并在奶食品产业形成一定规模。同时,建设一处占地2000平方米的“乌拉特中旗传统手工艺产业园”,实现产业规模化、集聚化。

      整合资源 发展特色富民产业

      “十三五”期间,乌拉特后旗整合资源、加大力度,投资“兴边富民”项目资金5860万元,助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脱贫攻坚。

      乌拉特后旗有“中国戈壁红驼之乡”“驼球之乡”“速度骆驼之乡”之美誉,在保护戈壁红驼这一优良畜种的同时,依托资源优势,加快培育英格苏、腾合泰等龙头企业,建成戈壁红驼特色优势产业基地1处、驼奶加工基地1处,实施骆驼圈工程456户,驼产业初具规模。

      2020年,金草原集团在乌拉特后旗投资11.89亿元,建设占地面积1796亩的现代化胡羊养殖项目、国家级核心种羊场项目。通过农企利益联结“1+3托羊所”模式,推进乌拉特后旗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农牧民收入、解决就业,发展区域性主导产业。

      乌拉特后旗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680万元,建成潮格温都尔镇敖包文博园和国际蒙古包文博园、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产业园、获各琦苏木马文化体验中心等扶贫产业园,促进转移进城农牧民就业增收。依托自然、历史、文化等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推出“边域风情”“风光草原”等特色旅游产品,创建国家3A级景区3个、国家2A级景区3个,发展农家乐、牧户游接待点95个。

      画好同心圆,谋好幸福篇,兴边富民行动久久为功,驰而不息,我市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切实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书写巴彦淖尔发展新篇章。

    相关文档:
    附件下载:
    •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编辑:田惠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