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
  首页>信息公开>重点领域>生态环境

七级灌排配套体系润泽“塞上江南”

  •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 2021-06-25 15:19
  • 保存
  • 打印本页
  • 分享到: 微信
    qq 微博 空间
  •   “黄个澄澄的米饭香呀么香万家,甜格盈盈的黄河水哺育了咱。成垛成垛的葵花场面晒,圆圪丢丢的糖菜圪蛋白明黑夜地拉……”一曲热情豪迈的《夸河套》,描绘出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河套大地的丰收画卷和河套人民的幸福生活。幸福生活的背后是密如网织的河套灌溉水系,如同人体毛细血管一样日夜滋养着河套灌区结出丰硕成果。
      河套灌区引黄灌溉面积达1000多万亩,是我国最古老的超大型千万亩灌区之一。2019年,河套灌区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灌区灌溉工程历经千年得以延续至今,意味着这一灌溉工程在规划理念、采取的措施和管理上具有可持续性,研究挖掘其科技价值和历史经验,对当前灌区现代化建设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河套灌区是我国著名的古老灌区之一,引黄灌溉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史籍记载,河套地区引黄灌溉始于秦汉,唐兴宋废。从清道光年间至民国期间,在甄玉、魏羊、郭大义、王同春、杨满仓、杨米仓等一大批治水先民及河套人民前赴后继的奋斗下,河套地区人民陆续开凿杨家河、永济渠、塔布渠、长济渠、沙河渠、义和渠等13条干渠,灌溉面积近300万亩。
      新中国成立后,河套灌区掀起了引水工程建设、排水畅通工程建设、世行项目配套建设、节水工程改造四次大规模水利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上世纪60年代初期,兴建了三盛公水利枢纽,开挖了输水总干渠,结束了黄河无坝多口引水的历史,开创了一首制引水灌溉的新纪元;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灌区建设进入了以排水建设为主的第二个阶段,先后疏通了总排干沟,建成了红圪卜扬水站,打通了乌梁素海至黄河的出口,开挖了各级排水沟道,使灌区排水有了出路;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灌区建设进入利用世行贷款配套建设水利设施的第三阶段,完成总排干沟扩建、总干渠整治和8个排域315万亩农田配套,灌区灌排骨干工程体系基本形成;1998年开始灌区进入了以节水为中心的第四个阶段,实施了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高效节水、节水增效等一批节水改造工程。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河套灌区实现了从无坝引水到有坝引水、从有灌无排到灌排配套、从粗放灌溉到节水型社会建设三大历史跨越,目前,灌区已形成了完善的七级灌排配套体系。
      在河套大地历代治水实践中,河套灌区创造了先进的治水、管水、用水技术,并广泛延用至今,13条古老的干渠历久弥新,不仅对支撑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边疆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更像一部史书,凝结了河套先民智慧与心血,记录了河套地区千百年来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融与发展。

      现今,广袤富庶的河套平原上,灌排渠道纵横交错,密如网织,灌溉面积达千万亩,可以说巴彦淖尔经济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流淌着的水利开发建设史。 (记者 黄景莲)

    相关文档:
    附件下载:
    •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编辑:苏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