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统计局
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市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根据盟市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982.7亿元,同比增长4.3%,两年平均增长1.3%。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44.9亿元,同比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328.0亿元,同比增长3.2%;第三产业增加值409.8亿元,同比增长4.3%。
一、从供给端看,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工业、服务业稳步增长
充分发挥绿色农牧业资源优势,加快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推动现代农牧业发展。2021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快于全区平均增速0.6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1.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4.6%。粮食产量56.2亿斤,同比增加1亿斤,增长1.8%,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
深入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努力化解经济形势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规上工业经济平稳增长。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25个行业大类中,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等18个行业同比增长,增长面达72%,其中,13个行业呈两位数以上增长。5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铁矿石原矿、乳制品、饲料等34种产品产量增加,增长面达68.0%。节能降耗成效明显,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549.2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0.6%。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2%,分别高于一、二产业13和22.6个百分点。16个规上服务业行业大类中,房屋租赁经营业、租赁业、航空运输业等10个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增长面达62.5%。
二、从需求端看,稳投资、促消费成效明显
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抓手,落实各项“稳投资”措施。202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5%,两年平均增长4.0%。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9.0%,拉动投资增长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7.1%,拉动投资增长3.8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9.0%,拉动投资增长7.4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0.5%,快于全部投资增速5.0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达59.8%,较上年提升2.7个百分点。
努力消除疫情对消费的不利影响,积极出台促消费政策措施,消费环境持续改善,消费市场不断恢复。202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4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0.9亿元,同比增长5.1%,限额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5.5亿元,同比增长3.7%。从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19类商品中,烟酒、书报杂志、中西药品、通讯器材等9类商品呈正增长。
三、从收入看,居民收入快于经济增速,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持续增长
2021年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253元,同比增长8.7%,快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4.4个百分点。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50元,同比增长8.0%;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85元,同比增长10.2%。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2.2个百分点。
2021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9.2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税收收入41.2亿元,同比增长1.1%;非税收入18.1亿元,同比增长11.5%。
四、从经济运行状况看,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2021年,全市274户规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74户,亏损面27.0%,比上年同期下降2.2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934亿元,同比增长28.6%。实现利润总额75.7亿元,同比增长4.3倍。其中,25个工业行业中,七成以上行业利润实现同比增长。从事零售业的市场主体销售同比增长11.5%;从事住宿和餐饮业的市场主体营业额同比增长10.7%和20.5%。
规上工业中,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达到44.6%,较上年提升7.0个百分点,增速高于规上工业17.9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同比增长110.8%,增速高于规上工业增速107.7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4.5个百分点。服务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服务业增速17.9个、2.6个和2.4个百分点。从投资领域看,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投资同比增长3.6%。工业投资降幅收窄,工业投资同比下降0.1%,降幅已连续两个月呈收窄态势,比1~11月收窄2.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