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
  首页>动态信息>旗县区动态

高标准农田建设绘就好“丰”景

  •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 2023-01-13 09:14
  • 保存
  • 打印本页
  • 分享到: 微信
    qq 微博 空间
  •  

      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增收,是推进乡村振兴、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作为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近年来,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推进,昔日“地块块、矮埂埂”的零碎小田地,逐渐呈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的现代农田景观,高标准农田绘就了农业发展好“丰”景。

      “高标”见高效

      农田变良田

      当前,正值冬季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黄金期。连日来,我市积极抢抓有利时机,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推动农业产业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让“粮田”变“良田”。

      这几天,在乌拉特后旗乌盖苏木呼和嘎查高标准农田项目施工现场,挖掘机展臂忙活,推土机轰轰作响,工人们有的对土地进行平整,有的在对田埂进行加固……一块块“小田”变“大田”“碎田”变“整田”,不仅节省浇灌成本,还减少了浇灌时间。

      “通过农田改造项目的实施,耕地变得平整了,土层也厚了,地也平了,水利设施也完善了,嘎查变化越来越大了。”乌拉特后旗乌盖苏木呼和嘎查党支部书记、主任达楞吉日对于项目的实施兴奋不已。

      建好高标准农田是提升地力、确保粮食增产丰收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套灌区要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实施耕地补偿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相结合等措施,按照“田成方、树成行、渠成网、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一体化综合整治要求,将撂荒地、盐碱地、低洼地改造成为基础设施齐全的良田,不断增加全市耕地面积。2019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99.69万亩,粮食增产10%以上,有力保障了粮食产量稳定在60亿斤以上。截至目前,我市2022年32.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整体工程进度达86%,其中21.97万亩项目区已基本完工,完工率68%。

      好地打好粮

      稳产促增收

      重整田畴织锦绣,乡村振兴增活力。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一块块土地重新焕发生机,越来越多的村民尝到了甜头,也从土地上看到了新的希望。

      “我有60亩地,近50亩种了辣椒。尤其是朝天椒的收入真不错,2021年,我种的30亩朝天椒亩均收入都在5900元左右,除去2000元左右的成本,光这一项收入就能有90000元。”邬占平告诉记者。今年58岁的邬占平是临河区白脑包镇永清村十组村民,2020年,他家的土地通过高标准农田整治实现了集中连片种植,也是这一年,邬占平开始种植朝天椒。“咱们的辣椒都有合作社和企业签订单,根本不愁卖,收入也可观。我们这日子过得和这辣椒颜色一样,红红火火。”邬占平说。

      土地化零为整,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便于连片种植。乌拉特前旗新安镇树林子村村民陈志亮2022年将家里的58亩土地全部流转出去,企业还聘请他为土地顾问。土地流转费与务工工资双份收入,让陈志亮喜上眉梢。“我在公司里一年挣三万来块钱,加上土地流转的钱,我一年能收入七八万块钱,比过去强多了。”他说。

      2022年,内蒙古禾兴农牧业有限公司在乌拉特前旗新安镇种植的千亩小麦喜获丰收。企业总经理白恩泽介绍,2021年这片土地完成了高标准农田改造,为现代化种管模式应用创造了基础条件,企业与农户签订了5年的流转协议。2022年是他们第一年在这里开展小麦连片种植。

      为保证夏粮产量和品质,企业采用北斗导航播种技术进行种植。同时,改大水漫灌为水肥一体化精准滴灌,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小麦亩产900多斤,较农民传统种植多出100多斤,品质也达到了一级品的标准。”公司农艺师白岩峰说。

      农田高标准,丰收有底气。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逐渐竣工,不仅让我市农业生产“粮袋子”更实,还让老百姓的“钱袋子”更鼓。

     

     

    相关文档:
    附件下载:
    •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编辑:张佳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