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磴口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由政府单方投入逐步向“财政资金+社会资本”多元化投入转变,形成了“建管运”一体化、“投建运”一体化、“EPC+投建运”等多种建设模式。目前,全县建成高标准农田49.7万亩,其中撬动社会资本投入9830万元,建成13.7万亩,占总量的27.6%。
抓多元化投入。鼓励涉农经营主体(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以单体或联合体,在建前、建中、建后以不同投入方式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形成“财政资金+社会资本”共投同建的新格局。支持涉农经营主体流转土地,规模化经营,在原有财政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再投入1000元以上,提高项目建设标准,实现“田、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
抓建设管理。制定“五统一”建设管理制度(统一规划、统一招标、统一监管、统一支付、统一管护)。立项后,由农牧部门统一规划设计,确定建设标准;项目批复后,经营主体投资部分纳入共管账户管理,将财政资金和经营主体投资一并纳入招标范围进行统一招标;在项目实施中,实行全程统一监管,确保工程高质量完成;项目结算时,按照施工进度统一计量支付;项目建成后,由政府统一安排管护,管护期15年,管护费从经营主体投资款中按照比例提取,实报实销。
抓运营管理。经营主体负责经营和管理,实行规模化经营,因地制宜实施引黄滴灌水肥一体化等措施,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降低地膜残留量,实现节本增效。
抓增收致富。土地流转经营主体每年向村集体缴纳不低于流转费用5%的乡村振兴基金,并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优先雇佣当地村民。目前,项目区新增新型经营主体12家,新增就业人员1000余人(次),村民入股分红人均比例达到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