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
  首页>动态信息>政务动态

40年,公路科研日新月异

  •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 2018-12-18 08:44
  • 保存
  • 打印本页
  • 分享到: 微信
    qq 微博 空间
  • 图为五原县联星“四好农村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巴彦淖尔市河套地区紧临黄河,地下水位偏高,改革开放前,春季公路翻浆现象明显,为解决湿软地基给公路通行带来的困难,交通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为此进行了不懈努力,对境内土质尤其是盐渍土展开了长期的探索和研究。

      一、自治区先进水平

      因河套地区缺少沙石料,针对低路基春季公路大面积翻浆现象,通过风积沙(口语,明沙)和塑料薄膜、土工布等修筑路基,路面基层选用石灰土(即土与白灰拌合),有效解决了河套地区道路翻浆问题。这一方法曾在六十年代完成了石灰土在寒冷地区路层面结构层中的应用研究并推广使用;在七十年代采用明沙、塑料薄膜隔离稳定路基,解决了河套地区低路基、道路翻浆问题,并开展了桥梁结构选型实验(受条件限制,未大量应用);在八十年代(“六五”时期),于1985年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参加全国西北五省(新疆、陕西、青海、内蒙古、甘肃),路基水稳状况研究,其治理方法广泛受到推崇。

      “七五”时期,针对油路在1984年开展沥青乳化实验、1985年自行设计具有太阳能、远红外线加热沥青功能和沥青乳化功能的车间。其科研项目“太阳能远红外加热沥青装置”及“阳离子乳化沥青车间”两项成果是自治区首创,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1988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优秀产品二等奖。

      “七五”至“九五”时期,治理春季翻浆现象在养护中也获得了较大突破。养护机械方面,五原县公路段自身研制小型机械,与铁牛55拖拉机配套使用的钻孔机,在翻浆路段钻孔后灌入风积砂和生石灰,有效地降低了路基中的含水量,解决了翻浆问题还增强了该路段的强度。与此通过“以小为主、尾机配套、一机多用”的方针、研制拖平器,小型平地机和自动抽水、洒水作业的大、小水罐等养护机具,在消除搓板路面、拖平路面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1991年8月, “全区公路机械化养护现场会” 在巴盟召开,养护机械化经验在全区推广,许多盟市订购了五原县公路段生产的养护机械产品。曾参加技术改造的任安禄科长说:“当时设备向西卖到阿拉善盟,向东卖到兴安盟。“在养护工艺方面,推行工艺流程养护法,即依据交通流量、养护周期、质量等指标、按期进行填土、上砂、回砂、洒水,拖平作业,同时配套使用五原工区自行研制小型机械,路况平整度、顺畅度优于当时油路路况,从而使砂石路公路病害由事后处治变为事前预防养护,延长好路率周期。其科研《松散磨耗层砂石公路养护工艺流程》项目于1996年获交通厅科技进步三等奖,并在全区砂石路中推广。

      二、国内先进水平

      进入21世纪,全市境内公路科研广泛开展,从“十五”至“十三五” 工程师们在公路技术方面,不断地进行进行深度地探索与研究。

      “十二五”至”十三五”时期在212省道科研项目“公路桥涵台背填筑风积沙关键技术研究” 充分利用内蒙古地区风积沙资源,促进公路桥涵建设进一步发展。项目2012年开始,2016年经鉴定,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通过编制《风积沙气泡混凝土填筑公路桥涵台背设计施工技术指南》,便于后期成果在公路中运用。

      三、国际先进水平

      “十五”至”十三五”时期,在长达10年的潜心研究中,市内河套地区湿软地基特别是盐渍土研究在养护和建设方面达到了先进水平.”

      “十五”至”十二五”时期,市公路局与同济大学合作在2004年-2006年研究,其《盐渍土地区公路修筑成套技术研究》项目和编写的《盐渍土地区公路养护维修技术指南》及出版的《盐渍土地区公路养护与环境技术》专著于2009年通过交通部鉴定验收,认为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0年获得中国公路学会科技一等奖;2012年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3年该项目的成套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本研究较详细阐述了盐渍土对公路破坏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及盐渍土公路养护维修的重点、适用范围和一般术语的解释.

      “十二五”至””十三五”时期, 市交通运输局项目“河套地区积水地段公路路基基底处理技术研究” 形成了防治低洼积水地段路基病害的地基处理技术和利用风积沙处理积水地段路基基底施工技术指南,对于河套地区积水地段道路修筑具有指导意义。项目2012年开始,2016年经鉴定,项目成果系统全面,兼备实用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四、公路建设应用

      河套地区软基现象在公路建设中,得到了较好的治理。

      G6京藏高速通过河套灌区里程达到140公里,工程在黄河灌区施工,由于复杂的地质条件,给施工带来了难以预想的困难和技术难题,在处理了河套灌区软基难题中,采用了“井点降水和支挡措施”、“路基中换填砂砾”、“打碎石桩加固地基”等多种办法,因而被称为在泥沼中修筑的高速公路异常坚固!河套灌区水网密布,G6京藏高速在这一区域所建桥涵之多、密度之大,在自治区公路建设史上成为罕见。与此首次选用风积沙填筑路基,成为自治区公路技术上的重大创新!当时河套地区砂砾较少,而风积沙却堆积如山。7年建设,沿线风积沙几乎用完,大量的土地呈现出来。据初步统计至少有1.5万亩被风积沙侵占的土地改造为田地。(当时风积沙价格0.5元/方,砂砾价格平均约100多元/方,选用风积沙,成本节约),时任哈磴高速建管办副主任兼西执行办主任李星亮(原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说,“ 现在G6高速已建成十年,当年被取用风积沙的土地基本都被耕种绿化,五原天吉泰——临河服务区30公里的长线都是绿树成荫。”G6高速还通过乌兰布和沙漠,为保护公路,仅线外固沙就达4482千米,现用来锁住沙丘的网格内已是郁郁葱葱。

      G7京新高速,穿越河套灌区虽然里程较G6高速短,但是继续深度探索河套灌区湿软地基的治理研究。为了寻求最简捷、最适宜的方法治理河套地区软基现象,开展了“河套水网地区路基基底处理与填筑技术研究”。同时为在冬天低温下能够采有效取措施避免沥青路面开裂现象,开展“沥青与沥青混合料低温新实验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目的是减少公路病害的不稳定因素。另外京新高速继续使用风积沙填筑路基,粗略统计至少有0.5万亩被风积沙侵占的土地被改造为田地。目前风积沙利用后,呈现出的大量土地,有的被规划种植,有的形成已自然湖泊,成为新的旅游景区,如杭后太阳庙农场近千亩的“沙海湖”成为新景区。

      40年,巴彦淖尔公路科研河套灌区湿软地基研究经过长期的探索研究,从七十年代自治区先进水平到八十年代西北五省先进水平再到现在国内、国际先进水平,技术力量日新月异。(王相文)

     

    链接

     

    40年,农村公路沧海桑田

     

    图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五原县联星村

      “天下黄河,唯富一套”,甜美的黄河水滋养着巴彦淖尔,全市1.98万公里的农村公路连接着河套平原1100多万亩的耕地,这里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灌区。塞上粮仓,阡陌交通,膏腴与富庶使 “天赋河套” 农产品公用品牌由边陲小城飞向首都北京。河套大地,400万亩的葵花园——全国最大的葵花子集散地,“天下第一瓜”—— “中国华莱士之乡”,”中南海选定国宴招待面粉——“鸡鹿塞”石碾有机面粉,“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果菜十强县”、”中国枸杞之乡”,“中国(巴美)肉羊之乡”、“全国十大最美乡村”、“中国最美村镇”……一样样驰名的农副产品源源不断地通过公路运输走向区外,走向全国而誉满天下;一个个美丽的村庄不断地通过公路客运吸引了千万的游客而享誉八方……五原县,一个个大型综合田园体的“四好农村路”不仅连接起了园内万亩农田、村户、景点,而且还连接起了周边的国省干线和县乡道,其中河套农耕文化田园综合体依托公路网,已成为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国家4A级景区!杭锦后旗的“半小时交通经济圈”实现了旗政府到各乡镇,各乡镇到所辖行政村的全部黑色化公路网,串联起了128万亩的国家认定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和65万亩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临河区“四好农村路”连接起了150万亩的全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116万亩的订单农业。

      在国家改革开放的40年中,巴彦淖尔市农村公路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0年里,巴彦淖尔市农村公路里程平均每一天前进1300米,每小时前进54米;特别是进入”十三五”2016-2017年以来,农村公路建设速度更快:平均每一天前进2201米,每小时前进92米,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公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回想改革开放前,1978年全市农村公路仍以土路为主,且其中唯一的一条油路陕坝-青山县级31公里公路还是炭窑口硫铁矿的专用公路。数据显示1980年全盟农村公路2232公里。  

    图为80年代全市境内第一条县级油路,陕炭公路,硫铁矿的专用公路

      那时多数农民没有走过油路。清闲的冬日里,杭锦后旗沙海乡五星村的农民庞占江的堂叔到他家做客。两村相距六七十公里,六十多岁的老人特意骑自行车到油路上,专门下车步行试走,惊奇、欣喜、憧憬——步三小时后才到家。白茬大皮袄的衣扣敞开着,人们见他热汗淋淋,问累不累?他高兴地答道:“不累,这油路软软的,就像踩在海棉上一样,特别舒服,越走越精神,越走越暖和!”农民对农村油路的真挚向往,就像国家向往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企盼一样,纯朴而热烈------

      一、旗县通公路

      80年代(“六五”至“七五”时期)农村公路,大部分由县乡采用民办公助的办法简易修建而成,部分公路以后又发动民工建勤,利用粮棉布和工业品以工代赈进行改建和提高的,至1990年全盟农村公路共有2834公里,且实现了境内所有旗县通公路的目标。

      

      二、旗县通油路

      境内农村公路建设从“八五” (1991-1995年)时期开始起步,“九五”期间(1996-2000年),公路建设逐步实现“两个转变”(部门行为向政府行为转变,行业行为向社会行为转变),交通建设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银行贷款也开始成为交通建设的一种筹资形式。各旗县把县乡油路建设同小城镇建设、小康村建设有机结合地起来,发扬群众首创精神,不等不靠,自修自养,临河市率先开始小油路建设,其余旗县乡镇修建农村牧区公路也热情高涨,群众义务投工投劳拉砂、拉土修建公路,从1997至2000年,“两个转变”新改建公路农牧民投工投劳折价达1.6亿元,占到同期农村公路建设总投资的62%,农牧民投工投劳已成为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来源。同时贷款修路、收费还贷在县道临巴线兴起。“公路通,百业兴”、“要想富,先修路”也开始成为广大群众的共识,实现了“要我修路”到“我要修路”的转变。至“九五”末,2000年,全市旗县实现了通油路的目标 ,公路初步形成以临河为中心,辐射各旗县、乡镇,干支结合,纵横交错的公路网络。

      三、乡乡通油路

      从“十五”开始,随国家改革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掀起大规模的建设浪潮。从“十五”至“十一五”时期,10年新增公路2297公里,加之2006年纳入国家统计的12555公里村道,全市新增农村农村公路14819公里,其建设速度和覆盖面成为境内公路史上的最高期,其中村道里程长度位于自治区位于首位。十五,境内所有乡镇(苏木)实现通公路,十一五未,境内所有乡镇(苏木)实现通油路。

      看农村公路建设现场:2003年4月未,杭锦后旗黄(河)——团(结)线上在长达80公里的农村公路线上已排满长长的队伍。农民一个挨着一个,20岁的小伙子、50岁的村太爷,30岁的小媳妇、40岁的村支书,都热情洋溢地投入到农村路建设当中。他们个个奋力挥动着铁锹,不停地穿未梭在数干万台运载沙石的四轮车中。工地现场彩旗飘扬、妇女同志围着的红、绿、黄各色头巾中如同绽放的花朵一般点缀期间;施工现场铲土声、欢笑声、四轮车的嘟嘟声都相互交织在一起。夫妻同劳动、父子同上阵、家家户户比着干,老老少少争着干,热闹的劳动场景如同春天催新的杨柳、待放的花朵般唤发着无限生机!“农民打底子、政府铺面子”,在轰轰烈烈的农村通油路建设中,政府全面发动农民投工投劳,农民工完成路基工程,政府负责路面工程,在河套大地绵延数千公里的乡村公路上都有数以万计的沿线农民开着四轮车,带着被褥、拿着干粮、自备工具,全身心地全意地投入到家乡建设当中, “不用政府解决食宿、不用政府解决工具,不用政府花一分钱”,农民投工投劳的忘我的“筑路精神”为农村公路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

      

      “十五”时期,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大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从2001年开始国家实施通达工程(打通不通公路的乡镇、嘎查村),2003~2005年实施县际公路工程,内蒙古自治区对通达工程通村公路每公里补贴由3~4千元增加到1万元;通乡公路每公里补贴10万元、县际公路每公里补贴50万元(含国债投资)。这一时期交通投资除国家逐年增加的补贴之外,来源更加多源化:高速公路建设营业税返还也全部用于地方交通建设,各级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加快农牧区公路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拓宽了公路交通建设筹融资渠道,仅县级公路就完成投资30.3亿元,BOT或参照(BOT)项目完成投资4.85亿元。巴彦淖尔市农村公路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十五”时期建设农村公路997公里,乡镇(苏木)通公路率达100%,通油路率达83%;村通油路率达8%。市内7个旗县(区)中有4个(临河、前旗、杭后、磴口)率先实现了乡乡通油路目标,有5个乡镇实现了村村通油路。“十五”末,全市境内基本实现了山前区乡乡通油路和套内村组通公路的目标。2004年 11月,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片区暨巴彦淖尔市农村牧区公路建设现场会在乌拉特前旗召开,会上对巴彦淖尔市农村牧区公路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  

      “十一五”期间,中央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资力度,中央车购税对通达工程通过的公路每公里补贴增加到10万元,通乡公路每公里补贴增加到40万元,扩大内需项目,中央预算每公里补贴40万元。同时2006年市内村道12555公里正式纳入国家统计范围,此时各级政府把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列入政府年度责任目标进行检查考核,并出台多项财政政策,筹集资金,其中明确设立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和管理养护专项基金,市、旗县(区)两级财政分别从本级地方财政增量中提取5%列入财政预算,全额作为公路建设的地方配套资金。同时,将全市公路建设及经营性公路所缴纳的税费和财政集中的车辆通行费、运管费、损坏公路赔补偿费等全部纳入专项基金,全额用于农村牧区公路建设与养护,切实加快农村牧区公路交通发展步伐。同时还采取BOT方式、资源企业捐资、资源换公路、公路冠名、树碑立传等形式筹集建设资金。“十一五”时期五年完成的项目中,列入国家投资计划的农村公路改造项目就达44个,建设里程1881公里。2009年巴彦淖尔在全区率先实现所有乡镇、(苏木)通油路,村通油路率达11.6%。2009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区公路建设现场会在巴彦淖尔市隆重召开,与会代表实地观摩并听取了巴彦淖尔市农牧区公路建、管、养、运工作经验介绍。

      三、村村通油路实现

      步入“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地深入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浪潮继续向前。然而与前十年相比,虽然建设里程增幅较小,但是公路等级和通达率却大幅提升。7年中,农村公路新增1028公里,相比前十年增幅虽然减少,但是公路等级和黑色程度大幅提升,特别是2016-2017年,新增农村公路都是沥青油路或水泥路。2017年全市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目标实现,2018年在“四好农村路”推进中,五原县被评为全国示范县、临河区被评为自治区示范县。

      2016年在杭锦后旗农村通组油路(街巷硬化)建设中:5月25日,柴脑包九组村民汪四抱着一只胖胖的大红公鸡在村长的带领下,非要将公鸡送给交通工作组,以作答谢;5月23日,西渠口村三组王东特意端着刚出锅的热腾腾的炖鸡肉,感谢交通工作组;5月26日,柴脑包九组的李宏专门为交通工作组端去了香喷喷的腌猪肉炒笨鸡蛋……,但是交通工作组没给大家这个“面子”… 西渠口村李俊英大姐在交通干部去后的第三天,主动将家门钥匙都交给交通干部,并让原在小南凉房午休的交通干部请至正房卧室,自己和家人搬进南凉房休息。李俊英大姐说;“这些干部挺好,每天挺辛苦,除了修路,还帮助我们把村子也打扫得干干净净。还帮助村户把院子也收拾得勤勤拾拾。哎,这城里的干部就是不一样,说话呀、做事呀,都挺有水平的。”

      

    通组水泥路建设前农民房屋

    通组水泥路建设后农民房屋

      

    图为西渠口村李俊英大姐在交通干部去后的第三天,主动将家门钥匙交给交通干部

      2018年8月,临河区民主村书记张三明在全区“四好农村路”建设西部片区现场会上说:“村村通,我们不仅修起一条水泥路和黑色柏油路,更重要的是我们修起一条党群和干群的和谐之路;每修一米路,可以和群众走近一公里;每修一公里,可以和农民肩并肩同步而行;修通全村的路,能和村民谈心,共同谋划农民的梦与中国梦同步早日实现!”农民富不富,就看修路不修路,路通、车通、信息通!村中 “四好农村路”彻底改变了民主村 “下雨两脚泥、刮风一身土,椽个杆绑猪圈、院墙”的历史。公路通,壮大壮强了乡村产业,使民主村50年的经济林产业由过去市内销售到现在果品销往广东、天津、北京、上海、安徽等一线城市,增强在全国的知名度。”

      

    图为临河区民主村村支书张三明在全区“四好农村路”建设西部片区观摩现场会上发言

      “十二五”全市农牧新增农村牧区公路通车里程1000公里,农村公路突破1.8万公里,嘎查村通畅率达到80%,比“十一五”末提高68个百分点。另外街巷硬化(通组公路)完成3395公里,为便民、利民做出了重要贡献。2014年高水平承办了全区嘎查村(场)街巷硬化工程现场会,受到自治区及交通厅领导的高度评价。

      

    图为全国十大最美乡村临河区富强村“四好农村路”

      进入“十三五”以来,重点实施未通畅乡镇通硬化路项目、建制村(嘎查)通沥青水泥路项目、农村公路提升改造项目、农村公路桥梁改造项目和嘎查街巷硬化全覆盖项目,2016-2017年,全市新建农村牧区公路1028公里,“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已在全市7个旗县区全面推开,农村公路里程达到1.98万公里,2017年全市所有建制嘎查村全部通沥青水泥路!市内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35.33公里,位居全区第三,套区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107公里,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2倍。市内农村公路形成了以“13横10纵5放射”共28条3134公里县道为骨架、2879公里乡道为支线、13770公里村道为“毛细血管”的农村牧区公路网络体系,实现了与国省干线公路以及城市道路的互联互通。全市农村牧区公路优、良、中等路率达75%,所有苏木镇和建制嘎查村都通了客车。2018年8月,全区西部片区“四好农村路”现场会在巴彦淖尔市召开。2018年9月,市内五原县被评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临河区被评为自治区级“四好农村路”。2018年年未,全市建好“四好农村路”1508公里,完成投资13.4亿元,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302%和200%。到2020年,全市将基本建成结构科学合理的农村牧区公路网。基本形成责任清晰的组织保障体系、政府主导的绩效考核体系、稳定可靠的资金保障体系、因地制宜的技术指导体系。基本形成城乡统筹、客货并举、运邮结合的农村牧区公路运输服务网络。实现全市所有建制村和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县乡道安全隐患治理率基本达到100%,新改建工程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农村牧区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农村牧区公路管理机构运行经费及人员基本支出纳入财政预算的比例达到100%,优、良、中等路总比例达到75%。行政村通班车率保持在99%以上,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达到交通运输部评价等级AAA以上,苏木镇、嘎查村通邮率达100%。苏木镇快递服务网点覆盖率达到100%,套区行政村通快递率达80%以上。

      

    图为五原县“四好农村路”公交车

      “大道南北出,车轮无停日”,至2017年,全市农村公路是1980年的8.9倍!在农村公路的推动下,农业经济欣欣向荣!1979年,全盟农产品完成货运量11.9万吨,至2017年,全市完成农产品货运量达到950.8万吨,是1979年的79.9倍,40年,农村公路沧海桑田!真谓是道路苍穹、降福无疆!(王相文)  

      

      参考文献:  

      1.《巴彦淖尔盟公路交通志》1997年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

      2.《巴彦淖尔市交通运输志》2018年8月印刷

      3.《巴彦淖尔盟交通志资料汇编第四辑》1987年出版

      4.《巴彦淖尔交通手册》2007年10月印刷

      5.《巴彦淖尔盟志》1997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6.《巴彦淖尔年鉴》2000年远方出版社出版

      7.《巴彦淖尔年鉴》2001年远方出版社出版

      8.《巴彦淖尔市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 

    • 来源:市交通运输局    编辑:杨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