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紧扣“揭榜领题”重点任务,着眼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出台了《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实施意见》和《干部政治素质考察操作规程》,严格“流程”管控,实行“周期”管理,推动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只有把功夫下在平时、工作做在日常,才能准确为干部‘画像’。”市委组织部党联办赵主任说。今年,我市组织部门针对干部政治素质“隐性化”特征,坚持重日常、抓经常,画好干部政治素质“基础像”。依托干部监督预警平台,综合巡视巡察、纪检监察、公检法、干部监督等部门反馈,掌握干部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贯彻落实重大任务等情况。组织开展政治理论测试,针对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自治区党委、市委工作要求等应知应会知识,了解干部政治理论水平。
为了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我市把“考场”设在一线,提升考察质量。坚持把政治素质考察作为干部“非提拔任用考核”、年度考核、专项考核、任期考核及任职考察的首要环节,聚焦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设置5项正向、18项反向评价指标。
我市积极推行干部适岗指数评价办法,围绕政治能力、科学决策能力等关键指标,区分旗县区、市直部门、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实行分类别、多维度评价,推行个别谈话“六必谈”“八看八问”、政治家访等措施,深入了解干部政治素质与岗位职责匹配程度。建立政治素质评价量化机制,综合运用政治素质正反向测评、政治理论测试、年度考核、适岗指数评价、政治表现和廉政表现“双鉴定”等结果量化赋分,完善干部政治素质档案。
为促进成果运用,增强“考后”实效,我市建立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年检”制度,配套完善干部谈心谈话办法,提出建议“上”的名单、“希望式”谈话名单、“提醒式”谈话名单、“批评式”谈话名单、建议“下”的名单等5个名单,推动政治素质考察结果运用融入干部选拔使用、管理监督,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选人用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