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
  首页>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2009年巴彦淖尔市粮油加工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 2010-09-20 15:00
  • 打印本页
  • 分享到: 微信
    qq 微博 空间
  • 巴彦淖尔市面粉行业协会筹备组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的粮油加工产业不断扩张产能,提质增效,强化企业管理,提高市场份额,为全市经济社会民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虽然已经成功实现由农业主导性经济向工业主导性工业的转变,但农副产品加工业特别是粮油加工产业依然占据很大比例。从2009年规模工业企业的结构看,粮油加工企业数量基本占到三分之一,从业人数也最多。因此把粮油加工业做大最强,不仅是优化产业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更是加快推进全市工业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一、粮油加工产业发展状况

      我市的粮油加工产业历经五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小麦、油脂、玉米加工为主,兼顾其它粮油产品加工能力的产业格局,并已初具规模。

      (一)小麦加工业

      近年来,全市小麦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250万亩左右,总产量约为80万吨左右。

      目前,全市共有面粉加工企业179户,形成一定规模的企业约30户,遍布全市7个旗、县、区,主要企业有内蒙古恒丰集团公司、杭后大后套面粉公司、五原双福公司等,已形成年加工100余万吨的生产能力,带动农户10万户,这些企业中,内蒙古恒丰集团已发展成为种养加、科工贸为一体的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优质小麦资源是我市独特的资源禀赋,也是全市面粉企业多年来与国内同行业相比具有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近年来,巴彦淖尔市通过采取强化龙头企业建设,加强产业化基地建设,建立农企利益连接机制等措施,粮油产业化经营取得了很大进展。

      (二)油脂加工业

      现有油脂加工企业27家,其中规模以上油脂加工企业13家,年加工能力达到55.5万吨。2009年以来,受上年度食用油市场低迷的影响,我市油葵的总播种面积由2008年的92.9万亩减少为61万亩,减幅达34.3%,总产量由上年的4亿斤减少至2.75亿斤,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生产需要。由于供给量的减少,拉动了油葵价格的上涨。

      目前,巴彦淖尔市已形成以鲁花公司、宏发公司、佳格公司为龙头的油脂加工产业集群。

      (三)玉米加工业

      2009年,全市玉米总种植面积为227.4万亩,较上年220万亩增长3.36%。玉米是产业链最长的粮食品种。

      2007年以来我市陆续引进联邦制药、内蒙古巴山淀粉、重庆盐业谷氨酸、味精项目等玉米加工企业,彻底改变了我市玉米主要通过养殖业“过腹”单一转化,附加值低、效益差的局面,玉米加工产业链逐步延长,向精细加工方向发展。拉动了玉米产业化进步和升级,推动了粮食加工产业延伸,达到年加工玉米8亿斤的生产能力。

      二、当前粮油加工产业呈现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一)主要特点:

      1、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显著。

      近几年来,我市始终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做优做强做大粮油加工产业的关键环节来抓,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大,粮油加工产业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通过招商引资,整合资源,改组改制等形式,使粮油加工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恒丰集团、鲁花葵油、巴山淀粉等实力强劲的粮油加工龙头企业,有力地带动了全市粮油产业化发展步伐。

      粮油加工企业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创建了不同类型的粮油产业化组织形式。既满足企业对优质原粮的需求,又推动了基地种植产业的发展,形成加工带基地、基地促加工的良性产业发展循环。

      2、促进农民增收效果显著。

      由于粮油加工业与巴彦淖尔上百万农民的生计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这个产业发展的健康与否成为衡量农民增收的重要标尺,只有产业健康发展,农民增收才有保障。2009年,全市粮油加工企业建立订单粮油生产基地100万亩,惠及近10万农户,农民户均增收1000元。

      3、具有进一步发展的巨大潜力。

      当前,我市粮油加工产业化经营已形成一定的基础,已从局部探索转入全面推进,形成了规模扩大、领域延伸的新格局,表现出竞争力强、带动力大的新态势,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用现代工业理念、先进科技成果建设现代粮油产业的新途径,构建了政府扶持、龙头带动、农民参与、中介组织服务的全方位推进机制。产业化经营优化了产品、产业结构,促进了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提高了粮油种植的科技水平和竞争力。

      同时,粮油加工是基础性产业,生产对象是农产品,直接服务于我们的生存之本,衣食之源。国家要求无论何时,农业的基础地位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我市将粮油加工产业确定为支柱产业之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4、粮油产品具有非常突出的地域特色。

      由于河套地区独特的地域和气候,造就河套地区种植的小麦、玉米、油葵等农产品都有独特的优势,因此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粮油加工产品,如恒丰集团的“河套牌”系列面粉、鲁花的葵仁油、巴山的玉米淀粉,品质享誉国内外。巴彦淖尔优质的粮油资源决定了粮油加工产品与产业的特色。

      近年来,面对国内外市场的挑战,我市粮油加工产业立足于绿色、有机、专用,大力发展精品,不断提高品牌意识,实施名牌战略,培育了一批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名牌特色产品。

      (二)主要问题:

      1、粮油加工产业小而全的局面仍然存在,亟待整合。

      从产业结构看,粮油资源粗加工多,深加工少;从产品结构看,产品品种少,档次低,产品更新换代慢,提高产能更多的是搞低水平上扩张,高档产品生产能力不足;从规模结构上看,由于粮油生产分散,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粮油加工企业总体规模小,优质粮油资源加工集中利用度不高,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名牌企业集团较少。一部分企业生产规模小,技术装备差,专业人员技术素质低,开工不足,甚至停产。一方面造成优质原料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因小企业采用产品低价销售策略,往往造成市场的无序竞争,不利于粮油加工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

      2、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局面仍然存在。

      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不畅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融资难,且渠道不畅,一直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桎梏,当前,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还是自我积累和滚动发展,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很有限。由于体制因素,使得银行对民营企业“惜贷”心理严重,同时也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素质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先天不足,使银行对其贷款存在“三难”,即:抵押担保难,跟踪监督难和债权维护难。

      3、粮油加工业是民生产业,政策支持有待进一步加强。

      由于粮油是人民赖以生存的最主要消费品,促进粮油加工业的发展,需要各级政府给予政策上的引导和支持。如何进一步落实好财政税收政策的优惠和粮食直补政策的扶持,用好用足国家各项惠农政策、支持企业政策、西部大开发等政策,促进我市粮油加工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值得我们认真的加以研究和解决。

      4、整个粮油产业缺乏较有力的协调机制。

      全市粮油产业协调机制不健全,企业缺少沟通、协调、自律的平台。企业在技术、市场、价格等方面的信息获取、调研基本上处于各自为阵,企业的合法权益仅靠企业自身维护,行业自律性差,产业集群优势在市场上和社会中难以发挥。

      三、粮油加工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市乃至全国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需要。而粮油加工业,不仅是转化农产品的重要环节,而且在保障市场粮食供应、促进食品工业发展上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粮油加工业的发展,必须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同时也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要发展就要不断的提升工艺装备水平,发展粮油精深加工、延伸粮油加工产业链,优化粮油资源配置,提高转化增值水平,调整产业结构,整合粮油加工业资源,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大力扶持发展粮油加工集团。

      针对我市粮油加工业的产业现状、发展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粮油加工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开创粮油加工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粮油产业化经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在产业化经营起步阶段,需要各级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在科技、财政、税收、价格、土地等政策上予以大力倾斜和支持,促其健康发展。从“三农”大处着眼,要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不折不扣落实好国家、自治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为我市粮油加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努力开创粮油加工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二)千方百计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实现粮油加工产业发展的新跨越

      随着粮油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粮油企业市场化和多元化结构逐步形成。单一的农发行全额贷款已开始向多元化筹资趋势过渡。粮油企业融资难,既有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有金融机构的因素。同时粮油企业发展的配套政策不健全,社会信用环境差等因素也是制约粮油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因素,需要企业、银行、政府、社会共同努力,努力构建一个银企对话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

      粮油企业要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风险,提高信用水平,增强融资能力。要加强与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的联系,就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发展方向进行充分的沟通,使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对企业的经营环境与前景有足够的信心,克服“惜贷”心理,破解融资瓶颈。

      各级政府及金融部门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粮油加工企业对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融资政策上,要向粮油加工企业倾斜,并积极疏通粮油企业的融资渠道。相应建立和完善粮油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为粮油企业融资提供保障,尽快采取措施,确保粮油加工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大打“绿色”、“特色”牌,倡导粮油加工产业发展的新途径

      河套平原是绿色粮油产品生产开发的一个天然宝地。近年来,凭借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粮油产品资源优势,粮油企业大力发展绿色粮油加工产业,已取得一定成效。粮油加工产业只有大打“绿色”、“特色”牌,才能闯出一片新天地。

      加强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大力开展绿色食品基地的认证。对获得认证的基地,要加大奖励、补贴力度,从项目、资金、政策上给予适当倾斜,从而带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打造绿色大基地。同时,加大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力度,全面实行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创出特色。

      粮油加工企业要努力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绿色、特色产品的品牌效应。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创新营销手段,开发不同档次的产品,放开眼界,走出国门,争创良好效益。要努力争取上级支持。积极建立从土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控体系,实现源头控制,生产放心食品。

      (四)切实加强资源整合和利用,谋划粮油加工产业发展的新思路

      粮油加工业属传统产业,技术门槛低,造成目前我市粮油加工企业类型齐全,数量众多,浪费优质资源,导致优质的粮油原料资源没有形成粮油产业优势。

      谋划粮油加工产业发展新思路,就要严格控制和逐步淘汰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粮油加工项目,淘汰一批落后的小规模粮油加工企业,充分发挥驰名商标的品牌效应,通过收购、兼并、重组等多种形式,加快产能整合,打造粮油产业联合体,实现原料、加工、销售优势资源的合理配置。

      谋划粮油加工产业发展新思路,要加大原料整合力度。河套粮油原料,尤其是河套小麦,是一种独特地域的稀缺资源产品,应加以保护和珍惜。要从仓储条件、储备设施、加工条件等方面提高收购、加工门槛,只有把优势资源配置给优势企业,才能形成优势的产业。

      (五)延伸产业链条,再造粮油加工产业发展的新辉煌

      将原料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将初级加工产品向精深加工产品转化,是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市粮油加工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延伸产业链条,以加工转化为主攻方向,实现从粗加工向精深加工,从单一品种加工向多品种加工,从简单产品向深加工产品转化,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生产、加工、转化、运销相结合的新型粮油加工产业链,促进粮油加工产业升级和粮油加工产品的转化增值。

      要充分利用粮油加工企业的现有土地、房屋、仓库等基础条件,鼓励支持建设粮油精深加工项目。并利用国家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政策,多渠道、多途径申报粮油加工项目,争取贴息贷款、无息贷款、无偿投资等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基金,并立足我市各工业园区,寻求合作伙伴,引进高新技术,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开发粮油深加工项目。通过建设粮油加工新项目和开发粮油深加工新产品,实现粮油加工业的产业化经营,再造巴市粮油加工产业发展的新辉煌。

      总之,粮油加工产业是直接关系到“三农”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粮油加工产业的发展壮大,是全市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我们相信,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粮油加工产业一定会为我市工业经济腾飞、粮食安全和社会和谐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撰稿人:丁曙光  白云  )

    相关文档:
    附件下载:
    • 来源:巴彦淖尔政府网    编辑:高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