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在全国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程度逐渐减弱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显效影响下,我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得到有效控制,物价总水平运行平稳,运行趋势与全国、全区基本一致,涨幅明显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一、物价运行总体情况
(一)消费价格总水平平稳运行,呈小幅下降态势
全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0.7%,是近几年来物价的首次下降,比去年同期降了7.1个百分点。分季度看:第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0.2%,第二季度下降1.3%,第三季度下降1.2%,第四季度保持持平。从价格的走势看,第三季度开始回升,第四季度出现持平,从中可以看出下半年我市经济出现企稳向好势头,消费价格水平也在逐渐回复上升。下面是我市居民消费价格分月变动情况图表。
从上图看,2009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呈U型发展态势,即两头高,中间低的价格走势;1月份为最高值达到了101.1% ,4月份最低值为98.5%,随后开始逐步攀升,12月份达到100.7%的水平。
(二)居民消费价格项目的结构变动特点
2009年构成我市居民消费价格的各项目之间的价格升降幅度差距变动不大,涨幅最高的是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降幅最低的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和交通及通信类,这两者的差值为3.1%。从构成消费价格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看,呈现出“三涨五降”的态势,其中上涨的类别有: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0.7%、食品类上涨0.6%、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5%。下降的是: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2.4%、交通和通信类下降2.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2.2%、衣着类下降1.1%、居住类下降0.6%。我市居民消费价格项目结构变动情况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我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成分分布面低于下降面,并且项目上涨的数值幅度也低于下降的幅度,总体形成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下降。
(三)各旗县区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基本均匀,变化不大
全市7个旗县区物价总水平均呈“全线下降”的趋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最高的是乌拉特后旗和杭锦后旗,最低的是临河区、乌拉特前旗和乌拉特中旗,两地价格总水平相差0.7个百分点,五原县和磴口县分别高于全市0.2个百分点,临河区、乌拉特前旗和乌拉特中旗涨幅分别低于全市0.1个百分点。下面是全市各旗县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走势图。
从全市7个旗县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看呈现出“全线下降”的趋势。其中,降幅最低的是乌拉特后旗和杭锦后旗,价格同比下降0.1%,高于全市0.6个百分点;降幅最高的是临河区、乌前旗和乌中旗,价格同比下降0.8%,低于全市0.1个百分点;五原县和磴口县价格同比下降0.6%,高于全市0.1个百分点。
二、物价运行的基本情况及成因
(一)粮油消费品市场供应充足,食品价格总体回落
1、粮食类价格一路上扬。全年我市粮食价格同比上涨6.8%,其中,粮食制品价格同比上涨11.7%,面粉价格上涨9.6%,大米价格上涨8.4%,其他粮食(粗杂粮)价格下降6.0%。粮食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今年春季我国部分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旱灾,粮食总产量减少,致使市场粮食价格攀升,同时2009年国家加大了粮食补贴力度,并提高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导致了国内粮食价格的上涨。
2、食用油价格低位运行。自去年下半年起,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国际食用油期货行情不断走低,国内各地食用油价格普遍下降。食用油生产原料价格的下降是价格走低的另一个原因。受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全年我市食用油价格同比下降19.2%,其中,食用植物油价格下降20.6%,其他油脂(动物油)下降20.5%,植物油制品下降12.1%。
3、肉禽、蛋、水产品类价格继续回落。近两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扶持养殖户政策陆续显效,肉禽供应量迅速增加,造成今年肉禽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下降。上半年受金融危机、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影响,居民猪肉购买量剧减,市场需求减少导致价格持续下跌。进入三季度,国家出台的猪肉冻肉收储制度显效,猪肉价格开始回升,但价格总水平仍比上年同期低很多。全年我市肉禽及其制品价格同比下降8.3%,其中,猪肉价格下降21.0%,牛肉价格下降2.0%,羊肉价格上涨1.6%,禽类中鸭价格下降6.8%,鸡价格下降3.4%。蛋类价格同比下降3.0%,其中,鲜蛋价格下降3.5%。水产品品价格同比下降1.3%,其中,鱼价格下降1.6%。
4、菜类价格波动明显,价格总水平攀升。全年我市菜类价格同比上涨15.3%,其中鲜菜上涨19.0%,干菜及菜制品价格上涨0.4%。影响菜类价格上涨的主要方面是鲜菜类,从分月情况看:1月份正逢双节,鲜菜价格同比上涨7.2%; 2-3月份鲜菜价格下降,降幅逐月减小,分别同比下降15.2%和0.8%;4-9月份鲜菜供不应求,价格逐月攀升,分别同比上涨10.1%、26.3%、28.5%、31.8%、39.8%和46.4%。10-12月份鲜菜价格继续走高,分别同比上涨23.0%、39.3%和68.5%。蔬菜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农资及成品油价格上涨,种菜、贩菜成本增加,。二是我市城镇化发展加快,鲜菜市场供需的矛盾日益突出。三是设施农业的发展效益还没有尽快显现出来。
5、鲜瓜果价格先降后升。全年我市鲜瓜果价格同比上涨4.4%。从分月看:1-4月份鲜瓜果价格分别同比下降7.8%、7.5%、9.4%和9.3%;5-9月份价格分别同比上涨2.2%、17.5%、20.8%、6.4%和9.5%;第四季度鲜瓜果价格分别同比上涨2.7%、12.1%和28.0%。1-4月份我市水果市场供应充足,价格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从5月份开始鲜瓜果价格同比上涨,6至7月份价格呈两位数上涨,12月份达到全年的最高值,价格同比上涨28.0%。鲜瓜果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水果生产地收购价格普遍上涨,加上油价上涨导致运输成本增加,引起到货地的批发价格上涨。
6、部分食品价格微涨。受上年翘尾因素的影响,我市部分食品价格小幅上涨,但对市场物价总水平影响不大,如:其他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3.8%,在外用膳食品价格上涨2.7%,糖类价格上涨1.1%,液体及乳制品价格上涨0.5%,糕点饼干价格上涨0.3%,调味品价格上涨0.3%。
(二)工业消费品价格涨跌互现,总水平下降
全年我市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下降1.6%。受国际经济危的影响和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以家电为代表的工业消费品价格明显回落,商品价格同比降幅较大的分类有: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交通和通信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在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中价格降幅较大的商品主要是: 电风扇同比价格下降9.6%,微波炉下降8.5%,油烟机下降8.5%,空调器下降6.7%,洗衣机下降6.0%,电冰箱(柜)下降5.0%。交通和通信类中价格显著下降的商品有:移动电话机价格同比下降23.5%,摩托车下降8.0%,其他交通工具下降6.9%。在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中价格下降突出的商品为:电脑价格同比下降15.5%,电视机下降14.1%,摄像机下降9.8%,照相机下降4.3%。受国际金价的影响,我市首饰价格同比下降4.2%。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我国于年内对成品油价格进行过几次调整,尽管汽油、柴油环比价格逐季在上涨,可全年总的同比价格还是分别下降了6.8%和6.2%。居住类中管道燃气价格同比下降14.0%,液化气下降7.9%,煤炭下降5.9%。同时由于受上年翘尾因素,以及今年新涨价因素的双重影响,部分工业品价格出现小幅上扬,如:洗涤用品价格同比上涨2.2%,书报杂志上涨1.6%,酒上涨1.1%,建房及装修材料上涨0.4%,医疗器具及用品上涨0.4%,中药材及中成药上涨0.2%。
(三)服务项目价格略有上涨
全年我市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0.3%,受经营成本提高的影响,房屋维护修理费价格上涨5.0%,理(烫)发费上涨5.2%,缝纫费上涨4.8%,洗浴费上涨2.9%。受金融危机影响,部分服务项目价格有所下降:房屋贷款利率下降24.9%,家庭服务费下降4.8%。
(四)居住类价格小幅下降
全年我市居住类价格同比下降0.6%。该类中,水、电及燃料价格下降2.5%,自有住房费用下降1.2%,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0.4%,租房价格上涨0.5%。
(五)交通、通讯类价格下降
全年我市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下降2.4%。该类中,交通价格同比下降2.4%,通信下降2.6%。交通类中车用燃料及零配件价格下降4.4%.交通工具下降3.9%,车辆使用及维修费下降0.2%;市内公共交通费价格上涨1.1%,城市间交通费上涨1.0%。通信类中通信工具价格下降13.9%,通信服务价格和去年持平。
三、2010年CPI走势预测
从目前市场物价运行情况看,既有推动物价上涨的动力,也有抑制物价上涨的因素。推动物价上涨的动力主要有:一是全球经济大环境逐步转好,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逐步回升,将带动国内市场商品价格上升;二是国家为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保证粮食生产,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惠民政策,再一次提高主要粮食产品的收购价格,将带动国内成品粮价格上涨;三是资产价格上涨将带动消费价格上行。房地产市场升温,资产价格的上涨可能会带动相关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的上行;四是政策性调价项目仍有上涨空间。作为政策性调价项目的水、电、燃气等资源类产品价格,在国家将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背景下,仍有上涨空间。同时,也存在抑制物价上涨的因素,主要是由于工业消费品供大于求的格局仍然存在,工业消费品价格仍将面临更大的下降空间。
综上所述,根据我市当前市场供求状况,以及2009年各月消费价格运行情况,2010年我市市场物价走势将呈现稳步回升的态势。
四、稳定市场物价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组织协调,确保市场供应
组织有关部门做好粮、油、肉、禽、蛋、菜等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确保市场不断档、不脱销,以平抑物价,稳定市场价格。
(二)加大价格宣传力度,合理引导市场预期
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大力宣传我市在稳定价格方面的政策、措施及成效;积极引导新闻媒体客观反映价格变化情况;正面宣传当前价格形势,以及价格热点、难点问题和突发价格事件,防止不正当炒作;及时准确发布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合理引导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市场行为。
(三)继续加强市场价格监控和调控力度
加强对市场的监控和检查力度,特别是对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禽蛋等农副产品的生产、需求、价格情况进行重点监测分析,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防范价格异常波动。既发挥市场调节供求的积极作用,也适当把握好政府调价的时机和力度,将价格总体水平控制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合理区间内。
(四)完善重要生活必需品的储备机制
加强对粮、油、肉等日常生活必需品的储备,以应对因市场供需失衡而产生的价格振荡,从而稳定市场供应,稳定物价。
(五)建立和扩大蔬菜、禽畜生产基地,促进供需平衡
根据市区现行人口规模,规划落实蔬菜生产基地,近郊土地征用后,应在中、远郊区新发展蔬菜生产基地,并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基地。根据需要和可能,建立与市区消费相适应的禽畜食品生产基地,满足市场供应,保持禽畜食品市场价格水平基本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