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半年,在经济逐步回升的同时,巴彦淖尔市委、市政府继续坚持以民为本,着力改善民生,采取一系列增加收入、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推动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全市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明显,生活质量持续改善。据国家统计局巴彦淖尔调查队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上半年,巴彦淖尔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实现双增长。
一、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
上半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58.00元,同比增加564.00元,增长9.10%。就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总收入构成而言,呈现两升两降的态势,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3.9%、5.07%;人均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分别比上年下降12.10%、27.00%。
详见下表一
表一:上半年巴彦淖尔市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情况表
指标 |
2010年 |
2009年 |
增加额(元) |
增长(%) |
人均家庭总收入 |
7056.93 |
6527.9 |
528.95 |
8.10 |
可支配收入 |
6758.00 |
6194.00 |
564.00 |
9.10 |
(一)工资性收入 |
5041.29 |
4423.95 |
617.34 |
13.95 |
(二)经营净收入 |
806.91 |
917.47 |
-110.56 |
-12.10 |
(三)财产性收入 |
85.83 |
117.61 |
-31.78 |
-27.02 |
(四)转移性收入 |
1123.20 |
1068.95 |
54.25 |
5.07 |
其中:养老金或离退休金 |
1014.81 |
925.10 |
89.71 |
9.69 |
(一)工资性收入仍是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上半年,巴彦淖尔市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5049.29元,比上年增长13.95%;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受上年度规范公务员的津补贴标准人均增长500元翘尾影响。二是随着经济回暖,企业效益好转,企业用工率提高,用工工资也明显提高。从构成情况看,工资性收入占居民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已达到71.43%,这足以说明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仍是拉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主要动力。
(二)转移性收入增长较快
从2008年至今国家及各地政府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陆续出台了进一步提高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新政策,这些举措也使得我市离退休人员的收入不断增加。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为1123.20元,同比增加54.25元,增长5.07%。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为15.92%。其中人均养老金或离退休金为1014.81元,增加89.71元,增长9.69%。
(三)财产性收入大幅度下降
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85.83元,比上年下降27.06%。财产性收入大幅度下降主要是受今年股息与红利和其它财产性收入大量减少所致。
(四)个体经营净收入有所下降
上半年居民个体经营仍然较不景气,人均收入低于上年同期。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806.91元,比上年下降12.10%。
二、居民消费水平大幅提高
消费结构日趋合理,生活水平继续改善。物质消费由传统的满足吃、穿等最基本的消费向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等现代消费转变。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892.00元,比上年增加712.00元,增长17.03%。从构成消费支出的八大类看,呈现“七升一降”态势。具体见表二
表二:上半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情况表
指标 |
2010年 |
2009年 |
增加额(元) |
增长(%) |
人均家庭总支出 |
6566.40 |
5795.51 |
770.49 |
13.29 |
消费支出 |
4892.00 |
4180.00 |
712.00 |
17.03 |
一、食品 |
1522.18 |
1314.47 |
207.71 |
15.80 |
二、衣着 |
1068.85 |
849.70 |
219.15 |
25.79 |
三、居住 |
406.33 |
365.15 |
41.48 |
11.28 |
四、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
333.11 |
268.81 |
64.30 |
23.92 |
五、医疗保健 |
257.71 |
297.77 |
-40.06 |
-13.45 |
六、交通和通信 |
571.45 |
406.27 |
165.18 |
40.46 |
七、教育文化娱乐服务 |
526.48 |
474.83 |
51.65 |
10.88 |
八、其他商品和服务 |
205.69 |
203.28 |
2.41 |
1.19 |
(一)交通和通讯消费增幅居八大类消费之首
上半年,全市人均交通和通信类支出为571.45元,较上年同期上涨了40.46%,在上升的七大类消费支出中,交通和通讯类消费涨幅最大,居第一位。
由于去年免收养路费、征收燃油税及小排量车购置税年内减半征收等政策的实施,激发了城镇居民的购车热情。至上半年末,我市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4.33辆,同比增加1.73辆,增长66.54%。使汽车成为城镇居民消费的新热点。
网络消费快速增长,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上半年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家用电脑拥有量达31.08台,同比增加1.77台,增长6.04%,每百户接入互联网的家用电脑达到24.19台,同比增加1.47台,增长6.47%;每百户移动电话拥有量189.79部,
同比增加13.77台,增长7.80%,随着手机功能及服务的不断拓展,手机上网渐成时尚,截至上半年城镇居民每百户接入互联网的移动电话达13.54部,同比增加4.27部,增长45.63%。
(二)衣着消费向品牌化、高档化、成衣化、多样化转变
近年来人们在衣着消费方面日益倾向高档化,一些用料考究、质地舒适、做工精细、款式新潮的品牌衣着,深受城镇居民的青睐,使得我市居民用于衣着消费的支出逐年上升。上半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达1068.85元,同比增长25.79%,占消费支出的21.85%,居八大类消费支出中的第二位。
(三)家用电器升级换代,消费大幅增长
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家用电器升级换代,以及国家为“扩内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的拉动,不少城镇居民把钱花在了添置新型家用电器上,以改善生活质量。上半年城镇居民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人均消费支出为333.11元,同比增长23.92%。其中,空调增长47.93%;电冰箱增长36.30%;淋浴热水器增长39.49%;微波炉增长一倍。
(四)食品类支出稳步增长
上半年,城镇居民食品支出为1522.18元,比上年增加207.71元,增长15.80%。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1.11%,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居民膳食结构逐步由温饱型向营养型、健康型转变和提高。
(五)居住消费显著上升
居住消费支出406.33元,同比上升11.28%。上升的主要原因一方面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水、燃料等能源价格上涨,使居民居住支出呈现上升态势。
(六)消费观念转变,休闲旅游走近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随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推进和城镇居民收入的稳定增加,城镇居民的生活方式日益优化,消费观念不断更新,旅游消费、田园消费、娱乐消费等丰富多彩的闲暇消费方式已经走进寻常百姓家,居民闲暇消费支出比重逐年攀升。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为526.4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10.88%。其中仅参观游览一项就达到人均45.24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近四倍, 休闲消费已成为居民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七)其它商品和服务支出平稳增长
其它商品和服务支出205.69元,同比增长1.19%,增幅在八大类消费支出中居于末位。
(八)居民保健意识逐年增强,医疗费支出明显下降
上半年,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257.71元,同比下降13.45%。其中用于药品费和医疗费人均支出241.04元,同比下降14.62%,滋补保健品人均支出10.86元,同比增长20.13%。主要是因为国家理顺了医药品价格,并对部分药品价格进行了下调,市民可以自行购买一些药品,这些都给居民带来了实惠,同时广大市民也更加注重日常的锻炼与保健。
三、提高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几点建议
(一)要继续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要继续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作为主推动力,把保增长与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紧密结合起来,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继续保持我市经济稳步向好的态势
(二)建立正常合理的职工工资增长机制,提高职工工资收入水平
近年来,虽然城镇居民收入渠道拓宽了,但工资性收入仍然是城镇居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建立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加强政策调控和监督力度。加强对最低工资标准以及企业工资指导执行情况的检查,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职工工资收入稳定增长,从而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
(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居民就业,提高收入水平
第三产业容量大,吸收就业人员多,充分发挥第三产业优势,加大三产投入和开发力,通过商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
(四)调整收入结构,增加收入渠道
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主要是依赖工资性收入的拉动,并且受政府相关调资和惠民政策的影响较大。另外,我市居民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较低,像知识产权收入、其他财产性收入等几乎为零,特别是今年以来股市一路低迷的影响,居民股息与红利收入甚微,总体看增收渠道较少。应改变居民投资理念,拓宽收入渠道,加大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在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蒙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