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
  首页>信息公开>统计数据

食品价格上涨对巴彦淖尔市城镇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影响与对策

  •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 2010-12-15 08:52
  • 保存
  • 打印本页
  • 分享到: 微信
    qq 微博 空间
  • 今年以来,我市居民消费价格呈现不断上涨走高态势,特别是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类价格涨幅较大,对居民生活尤其是对低收入家庭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使他们的生活更加困难,犹如雪上加霜。抑制物价过快上涨,适当弱化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家庭生活的影响,成为当前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食品价格快速上涨

    今年1-9月份,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累计上涨1.60%,尤其是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类价格上涨了7.60%。在构成食品类指数的16个种类中,尤以菜、豆制品、干鲜瓜果、粮食、蛋五类价格上涨幅度最大,即蔬菜价格同比上涨22.30%,干豆类及其制品价格同比上涨26.00%,干鲜瓜果类同比上涨22.20%,粮食类价格同比上涨9.40%,蛋类价格同比上涨7.30%,其它与“米袋子”“菜篮子”相关的食品如肉禽类及其制品、水产品等食品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食品价格的过快上涨,加重了城镇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压力,使部分低收入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明显下降。        

    二、食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影响显著

    这次物价上涨主要是由食品价格上涨引起的,因城市低收入家庭消费中的大部分用于食品消费,价格上涨对这部分居民的生活影响最为明显。现以我市城镇住户调查中的最低收入组(占调查户数的10%)的收支情况,就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简要分析如下:

    (一)物价过快上涨,支出虚增,低收入家庭生活压力剧增。据国家统计局巴彦淖尔调查队抽样调查资料计算,前三季度,我市城镇居民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590.63元,增加的收入中有51.29%被食品价格上涨所抵消,其中5%的贫困家庭因增加收入较少,不足以抵消物价上涨带来的支出影响。从消费支出看,前三季度我市城镇低收入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同比仅仅增长了2.74%,低收入家庭因食品价格上涨人均多支出234.83元,占消费性支出的7.06%;贫困家庭前三季度人均消费支出同比上升16.68%。表明城镇低收入家庭和贫困家庭增加的收入中既要应对物价上涨所带来的困境,又要面对物价上涨而虚增的支出压力,特别是今年以食品为主的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快速上涨,低收入家庭受到的冲击最大。

    (二)高低收入差距继续扩大,低收入家庭失衡心态增强。调查资料显示,前三季度我市城镇居民不同收入阶层收入差距呈扩大态势。5%最高收入家庭与5%贫困家庭(贫困家庭为1)可支配收入之比高达7.41,差距比上年扩大10.40%。从贫困家庭与全市平均水平比较看,前三季度,全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与贫困家庭(贫困家庭为1)之比为5.41,差距比上年同期扩大6.00%。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的存在是客观的、必然的,但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使低收入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深感收入差距悬殊,失衡心态日益加聚,增加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和谐因素,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安全平稳推进。

    (三)低收入家庭面对物价上涨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压缩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进而确保日常生活必需品的支出。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城镇低收入家庭人均消费支出3324.65元,同比增长2.7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2%,低收入家庭面对物价上涨,采取的应对措施:一是缩减非生活必须品的支出来确保日常生活必需品的开支,生活处于吃饱穿暖的贫困水平。二是购买质差价低的商品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物价上涨所增加的支出,如买菜选择在每晚6点以后去买论堆的菜;买价格较低的肥肉来代替食用动物油等,使低收入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食品消费质量下降。三是减少消费量,以减少支出。据调查,去年每周买三次肉,现在一周只能买一次,且购买数量明显下降。有一低收入家庭孩子上高中,孩子想吃肉,家长到市场上左看右看还是觉得价格太高,没舍得买,只能“妄肉兴叹。”

    (四)恩格尔系数回升,生活质量下降。据调查资料测算,前三季度,我市低收入家庭恩格尔系数达41.69%。其中贫困家庭达41.87%,分别比上年同期回升6.395.94个百分点,表明低收入家庭生活处于贫困状况。他们有限的收入首先是保证能吃饱,其次是确保孩子上学,第三是保证孩子生病吃药,大人生病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不进医院,能拖则拖,或者随便在药店买点药应付一下。

    (五)低收入家庭面对食品价格高涨,食品消费量明显减少。据调查资料表明,前三季度我市城镇低收入居民家庭人均食品支出同比增长21.30%,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仅增12.76%,也就是说食品支出的增幅几乎是物价上涨所致。特别是菜类(鲜菜、干菜)价格高涨,抑制了人们的消费。前三季度,我市低收入家庭鲜菜消费量同比下降3.44%,其中贫困家庭同比下降15.15%。而消费额却分别比上年增长了29.98%14.15%。鲜菜价格走高,城镇低收入家庭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减少鲜菜的消费而用干菜来替代。前三季度我市城镇低收入家庭干菜的消费量同比增长31.20%,其中贫困家庭同比增长38.30%。表明城镇低收入家庭居民在物价高涨的情况下,只有采取替代消费来确保基本生活的需要。

    (六)发展受限,脱贫更加艰难。对于低收入户,生存是第一位的,价格上涨,尤其是粮油、菜、水电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后,在优先满足生活必需品消费需求后,在收入增长有限的情况下,只能挤压其他的开支。2009年前三季度我市低收入户在居住上的消费占总支出的14.65%,教育占13.06%2010年前三季度低收入户在居住上的消费占总支出的10.65%,教育占5.68%。分别比去年下降了4.00个和7.38个百分点。虽然教育消费在中高收入居民消费支出中的比例呈增长趋势,但低收入户在满足基本需求后,无力增加教育投入,教育消费在其消费支出中的比例下降,使许多低收入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成为父母最为头疼的事,这样他们和其他同龄的孩子相比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因为收入问题,缺少接受教育的机会,在知识经济的21世纪也就意味着失去更多的机会,个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更加不容易摆脱贫困的现状,也谈不上将来有更好的发展,奢望更美好的未来。

    三、积极应对价格上涨,减轻低收入群体压力的建议

    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势必对社会低收入家庭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如何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和生活质量,帮助其缓解物价上涨的压力是现实而紧迫的重大民生问题,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市场物价不断上涨带给低收入家庭生活的影响,为保证他们的正常生活,提出以下建议:

    ()建立帮扶体系和特殊期救助机制,加大社会救助力度。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帮扶制度。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对特殊弱势群体在住房、医疗、子女教育、水、电等方面实行特别援助和适当补贴。二是设立特殊时期救助专项基金。实行政府统筹,在物价上涨时期对特殊弱势群体进行重点扶持,以提高他们的承受能力,使弱势群体能充分感受到党的温暖、政府的扶持和社会的关爱。

    ()加强技能培训,广开就业渠道,提高低收入群体素质和增收能力。由于低收入群体多数自身素质不高,社会竞争能力不强,就业条件普遍较差,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分期、分批进行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较强的免费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同时,要把就业技能培训与推荐就业安置紧密结合起来,对低收入家庭形成就业培训和安置一条龙服务体系,扭转低收入群众的就业观点,扩大就业面,增加收入,从根本上解决低收入群体的生活问题。

    ()不遗余力地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坚持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健全居民收入增长机制,提高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指导线制度,健全并落实最低工资制度,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加大对城镇低收入群体的财政补贴力度,切实抓好政策“组合拳”的落实到位,适时加大财税杠杆对收入分配不合理结构的调节力度,从制度层面为城镇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创造条件。

    ()建立城市贫困户动态监测制度,及时掌握低收入群体生活状况。通过对贫困户监测制度的有效实施,切实把低收入群体生产、经营和生活的基本情况以及呼声、意见、要求摸清楚,进行跟踪调查监测,分类指导,以便对症下药,为市委和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体的贫困问题提供可靠及时的决策依据。

    ()加强价格监督,建立预警预报和应急处理机制。重点加强粮食、食品等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价格预测和监督工作,力求尽早发现价格异常波动的苗头,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抑制价格突出性上涨,努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有针对性地发布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正确引导生产和经营,安定消费者心理,促进社会稳定。

    (六)加快低保信息化建设。随着低保制度的日渐规范,对低保对象实施人性化、个性化服务的要求逐渐突出。分类救助、动态管理、促进低保对象再就业等工作都体现了低保工作服务理念的转型。要求必须在及时掌握低保对象个人信息的基础上,做好数据分析和预测工作。因此,应进一步加快低保信息化建设进程,推进低保工作的规范化、数据化、便捷化以及决策的科学化。(蒙向军)

    相关文档:
    附件下载:
    • 来源:国家统计局巴彦淖尔调查队    编辑:王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