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控价措施需积极而稳妥
2010年,我市坚持实施科学发展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各项宏观调控措施,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呈现温和上涨的态势。全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2.0%,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8.4%,非食品类价格下降0.7%,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1%。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走势见下图:
由上图可以看出我市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运行趋势和国家相同,全年价格总水平低于国家1.3个百分点。
一、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运行特点
2010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食品类价格的结构性上涨。从构成消费价格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看,呈现“四涨四降”的态势。上涨的四大类是:食品类价格上涨8.4%,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7%,居住类上涨0.6%,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0.4%。下降的是: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2.9%,衣着类下降1.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2%,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1%。食品类价格的上涨拉动总水平上涨2.47个百分点,非食品类价格带动总水平下降0.50个百分点,可见食品类价格上涨是推动我市物价水平上涨的主要动力,而非食品价格下降是抑制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居民消费价格项目结构变动情况见下图。
(一)食品类价格上涨显著
1、粮食类价格一路上扬。全年我市粮食价格同比上涨10.6%,其中,其他类粮食(粗杂粮)价格上涨18.7%,大米价格上涨14.0%,面粉价格上涨7.2%,粮食制品价格上涨5.0%。我市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出台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提升了粮食的整体价格水平;二是西南旱情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较大;三是农资价格上涨及雇工成本增加对粮价上涨有助推作用;四是国际粮价的上涨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干豆类价格涨幅超五成。2010年我市干豆类价格同比上涨54.5%。全年绿豆价格一路飙升,主要原因:一是绿豆的产地受干旱影响大量减产;二是受商家囤积炒作的影响。
3、肉、禽、蛋价格上涨明显。全年我市食用畜肉及副产品价格同比上涨7.2%,禽类价格上涨8.0%,蛋类价格上涨9.8%。主要原因是进入2010年3月份以后,玉米价格持续上涨,导致饲料成本的上升。
4、鲜菜、鲜瓜果价格居高不下。2010年,我市鲜菜、鲜瓜果价格一直高位运行,特别是入冬以来,上涨更为明显。全年鲜菜类价格同比上涨28.5%,鲜瓜果价格上涨29.4%。鲜菜、鲜瓜果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农资价格的上涨使得种植成本增加;二是油价的上调导致运输成本提升;三是我市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市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二)工业消费品价格总水平下降
受产品更新换代及国家出台家电下乡政策的影响,全年我市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下降1.0%,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攀高。我市家庭设备用品价格下降2.9%,其中,洗衣机下降6.5%,电冰箱(柜)下降5.9%,热水器下降4.8%,空调器下降4.7%,电炊具下降4.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价格下降1.2%,其中,电脑价格下降11.2%,电视机下降7.7%,摄像机下降5.9%,照相机下降1.6%。受上年翘尾因素及年内新涨价因素的双重影响,部分工业品价格出现小幅上扬,但不影响工业消费品价格总水品的下行,如:酒上涨1.4%,中药材及中成药上涨1.1%,建房及装修材料上涨0.3%,洗涤用品上涨0.2%。受国际金价的影响,我市金银饰品价格同比上涨15.1%。
(三)居住类价格小幅上涨
全年我市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0.6%,其中,水价上涨4.8%,液化石油气价格上涨2.9%,煤价上涨2.4%,水泥价格上涨1.4%,玻璃价格上涨0.7%,木材价格上涨0.3%。
(四)交通、通讯类价格总体下行
全年我市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下降1.9%,其中,交通类价格同比下降1.1%,通信类价格下降1.2%。该大类中价格下降显著的商品有:移动电话机价格同比下降12.6%,摩托车下降4.5%,自行车下降1.3%。受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国家对成品油价格进行了几次上调,汽油、柴油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4.6%、16.3%。
(五)服务项目价格略有上涨
受用工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全年我市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0.1%,其中,出租汽车费用上涨13.9%,服装清洗费上涨2.2%,理(烫)发费上涨0.7%,车辆使用及维修费上涨0.1%。经过国家两次上调,房屋贷款利率上涨6.3%。
三、物价上涨对我市居民生活的影响
由于部分商品价格上涨,特别是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肉禽蛋、鲜菜、汽油、柴油、液化气等商品价格仍保持高位运行,这些都必然影响了居民的消费信心和心理。居民手中钱越来越不值钱,货币购买力降低,存款所代表的实物量减少,势必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导致消费市场不活跃。
虽然电器、电子产品等工业消费品价格在下降,但涨价的恰恰是低收入群体支出比重高的商品,而降价的也恰恰是这一群体支出比重低的商品。高收入阶层既消费了粮油肉,也购买各种工业消费品,在承受涨价负担的同时,也获得降价的好处,两者相抵,甚至得益高于支出,因而面对涨价压力不大。低收入群体维持生计原已有些困难,应付一日三餐之后,无力购买其他,甚至需动用积蓄来度日,使原本的消费计划泡汤。因此,对于低收入群体而言,一方面要承受涨价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较少或难以享受到降价带来的好处,其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涨价对大多数中等收入阶层来说,其实也并不轻松。
四、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走势预测
从目前市场物价运行情况来看,2011年我市推动与抑制物价上涨的因素并存,但上涨因素居多。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一是受国际粮价推高和种粮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粮食价格仍将走高;二是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将带动国内市场商品价格进一步上升;三是国内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环境成本上升、职工工资上涨等因素会推动工业品产品价格的上涨;四是在国家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的背景下,水、电、燃油、燃气等政策性调价项目产品价格仍存在上涨空间。抑制物价上涨的因素:一是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释放,全社会房地产投资热度逐渐降温,这对我市物价的上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二是主要工业消费品总体上仍供过于求,大部分消费品价格上升的空间和动力不足;三是随着国家各项惠民政策在全市落实速度的加快,农村对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等消费项目的需求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缓解。
综上所述,2011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仍将呈现上涨的态势。
五、稳定市场物价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组织协调,保障市场供应
做好粮、油、肉、禽、蛋、菜等重要农副产品的供应,确保市场不断档、不脱销,以平抑物价,稳定市场价格。继续完善重要生活必需品的储备机制,保证一定数量的猪牛羊肉及食用油等储备,加大投放力度,用于平抑和稳定市场价格。加强重要物资运输组织,畅通“绿色通道”,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保障市场供应。
(二)加大市场价格监控力度
加强对市场的监控和检查力度,特别是对重要农副产品的生产、需求、价格情况进行重点监测分析,做好价格监测的预报、预警工作,防范价格异常波动。加大物价执法力度,严厉查处价格欺诈、价格垄断、哄抬物价、牟取暴利等价格违法行为,防止不法商家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维护正常的市场价格秩序。
(三)加大宣传力度,合理引导市场预期
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大力宣传我市在稳定价格方面的政策、措施及成效。积极引导新闻媒体客观反映价格变化情况,正面宣传当前价格形势,以及价格热点、难点问题和突发价格事件,防止不正当炒作。及时准确发布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合理引导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市场行为。
(四)建立和扩大蔬菜、禽畜生产基地
根据市区现行人口规模,规划落实蔬菜生产基地,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进标准化生产。建立与市区消费相适应的禽畜食品生产基地,满足市场供应,保持禽畜食品市场价格水平基本稳定。
(五)适当补贴低收入群体
建立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逐步提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和最低工资标准。要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对低收入阶层和弱势群体在就业、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出台一些可行性、操作性强的优惠政策,努力提高低收入和贫困居民的收入水平,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对价格变动的承受能力。严格控制政策性调价项目,应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好调价项目出台的时机。在重大调价项目政策出台前,要做好调价听证会和评估工作。(徐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