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
  首页>信息公开>统计数据

农业生产效益显著 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 2012-03-14 09:53
  • 保存
  • 打印本页
  • 分享到: 微信
    qq 微博 空间
  •   

        ——“十二五”开局之年临河农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2011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开局之年,区委、政府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工作重点,着力落实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切实抓好农业生产各项措施的落实,全区农村经济发展态势喜人。

      一、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2011年全区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预计达61.5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5.9%。其中:农业产值35.6亿元,增长13.3%;林业产值0.39亿元,增长23.8%;牧业产值24.5亿元,增长16.69%;渔业产值0.55亿元,增长27.2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42亿元,增长13.01%。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36.1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864元,比上年增长15%

      (一)全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2011年全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05.7万亩,比上年增加3.6万亩,增长 3.5 %,粮食总产量为63.5万吨,比上年增加5.9万吨,增幅10.2%.粮食单产为600公斤,比上年增加36公斤,比上年增幅6.4%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2亿公斤大关,再创历史新高,已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1.小麦种植面积29.5万亩,比上年减少12.1万亩,减幅29.1%;平均单产419公斤,比上年提高5公斤,增长1.2%;总产量达12.4万吨,比上年减少4.9万吨,减幅28.2%

      2玉米种植面积75.2万亩,比上年增加15.9万亩,增长26.7%,玉米总产量50.6万吨,比上年增加10.9万吨,增幅为27.5%,玉米单产673公斤,比上年增加4公斤,增幅为0.6%

      粮食增产的主要因素:一是受政策引导和价格调控的影响,2011粮食作物生产止跌回升,种植面积止住了下滑态势,种植面积比上年增长3.5%,粮食产量因面积增加而增加产量2.03万吨,占增加产量的34.5%。二是各种粮食增产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确保单产大幅提高,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粮食产量因亩产增加而增加产量3.7万吨,占增加产量的62.8%

      (二)主要经济作物生产有喜有忧

      1.蔬菜作物大幅度增产。蔬菜面积22.6万亩,比上年增加2.4万亩,增长12%。总产量为105万吨,比上年增加14.4万吨,增长15.9%。其中:番茄面积11.5万亩,比上年增长3.5%,总产量65万吨,增长12.5%脱水菜种植面积7.8万亩,增长19.2%,总产量27.8万吨,增长26.3%

      2.西甜瓜产量增加效益良好。西瓜种植面积2.04万亩,比上年增加0.05万亩,增长了2.7%,总产量7.9万吨,比上年增加0.43万吨;蜜瓜种植面积2.6万亩,比上年增加0.28万亩,增长12.2%。总产量7.9万吨,比上年增加0.9万吨。西甜瓜产值达到1.27亿元,比上年增加0.33亿元,增长35.1%

      3、籽瓜类作物生产出现下滑。白瓜籽种植面积6.7万亩,比上年减少2.2万亩,减幅24.3%;总产量0.81万吨,比上年减少0.07万吨,减幅8.5%。黑红瓜籽种植面积2.6万亩,比上年减少3.7万亩,减幅58.6%,总产量0.34万吨,比上年减少0.41万吨,减幅为55.3%

       4.油料作物产量效益双下降。油料种植面积为65.9万亩,比上年增加0.1万亩,增长0.2%,油料总产量15.8万吨,比上年减少0.6万吨,减幅为3.9%,油料单产240公斤,比上年减少11公斤,减幅为4.4%

      其中:花葵种植面积62.1万亩,比上年增加2.1万亩,增长3.5%,花葵总产量15万吨,比上年减少0..1万吨,减幅为0.4%;油葵种植面积3.7万亩,比上年减少1.9万亩,减幅34.3%,油料总产量0.9万吨,比上年减少0.5万吨,减幅为35.5%

      油料产量效益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上年滞销使得今年价格下滑,油料产值比上年减少3811万元。二是由于九月上旬葵花叶斑病虫害严重,使得油料单产下降11公斤,造成总产量减少。

      (三)畜牧养殖业业生产平稳,水产养殖业效益显著

      畜牧业生产是我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2011年在各类畜、禽、蛋等产品价格一路走高的拉动下,全年畜牧业增加值完成13.5亿元,增长17.7%。

       2011年全区家畜总头数159.5万头(只),比上年减少3.1万头(只),减幅1.9%;家畜饲养量达到440.8万头(只),比上年减少20.4万头(只)。

      牛存栏2.7万头,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奶牛存栏1.87万头,比上年减少0.09万头;能繁殖奶牛1.3万头。

      羊存栏141.3万只,比上年减少1.8%。羊饲养量达到400.9万只,减幅4.6%。羊出栏259.7万只,减幅6.1%。羊的出栏率、商品率达到180.5%172.1%。分别比上年下降了3.76个百分点。

      生猪生产有所下滑。生猪存栏11.8万头,比上年减少3.3%;生猪饲养量32.3万头,比上年减少2.5%。出栏肉猪17.4万头,比上年增长1%,出栏率、商品率分别为129.9%91.2%

      全年肉类产量67101吨,比上年增长1.1%;禽蛋产量1350吨,比上年增长3.8%。奶类产量97174吨。

      水产品产量4010吨,比上年增长5.5%。渔业完成增加值0.27亿元,同比增长18.7%

      (四)林业发展态势良好

         林业全年完成人工造林7.5万亩;全年木材产量1.4万立方米。现在临河区有林面积为56.61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44.1万亩,灌木林地面积4.75万亩,林网四旁植树面积7.76万亩,森林覆盖率16.2%,全区活立木总蓄积量为397万立方米。全年完成增加值0.16亿元,同比增长31.9%

      (五)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为74.7万千瓦,增长5.2%。全区全年机耕面积达155.0万亩;机械播种面积149.0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1.2%;机械收获面积80.3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8.4%。农村全年用电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化肥施用量6.4万吨。全区新增设施农业1.2万亩,总面积达到3万亩;新建标准化养殖厂25个。土地新增流转面积6.4万亩,累计突破35万亩。实施中低产田改造8.5万亩,土地整理8万亩,节水改造5.2万亩;新修农村小油路14条计51公里。

      二、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生产成本快速增长,种植业收益不高

      2011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涨幅为5.2%。农资价格的上涨,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譬如成本的推动、供给的不足、需求的加大、流通的不畅等等,但最终结果不仅是增加农业的生产成本,抵减国家三补一免带来的政策红利,而且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被农资价格上涨所抵减,造成种植业生产收益下降。同时,也会严重挫伤广大农民种植及养殖的积极性,进而影响粮食生产,危及农产品供给;还可能导致农民为降低生产成本使用廉价的劣质化肥、农膜和农药,从而造成土壤结板、农药高残留和农作物减产等问题。从表面上看,农资涨价只是个体因素,而它产生的传导效应和连锁反应则是深远的。

      (二)农业结构调整仍需优化

      我区耕地资源有限,种粮的比较效益低,存在经济作物等特色产业与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深层次矛盾。

      图一:各类农作物亩均效益比较(元)

      

      (三)壮大生猪发展困难,农户养殖积极性不高

      2011年,虽然生猪价格一路飚升,但生猪饲料价格、人工费用、防疫、运输等成本也随之攀升,养殖收益并不明显。加之仔猪价格居高不下,目前仔猪价格平均达到700元,造成农户生产积极性不高,阻碍了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

      (四)农村土地产出效率不高,基础设施弱

      当前我区农村家庭“散而小”的生产经营方式,使得土地难以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土地产出效率不高,直接制约农业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而农业生产条件仍然未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导致农业生产发展后劲不足、收益起伏较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缓慢。所以,现阶段我区农村以家庭经营模式为主的局面不突破,农村基础设施如果得不到根本改善,“三农”问题难以找到有效的解决渠道。

      (五)农村劳动力存在不足和老龄化隐忧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外出务工收效相对比在农村高,致使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其结果是:一方面农忙时节农村劳动力存在明显不足和老龄化;另一方面由于大量的青壮劳动力的外出,导致农业生产质量、收益下滑。

      三、对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切实抓好春播生产,为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打好基础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预计2012年小麦适宜播种期为31525日。春播在即,要切实加强春耕春播的各项准备工作,合理安排春播时间,确保春播顺利,适时按照农业科技要求开展病、虫、草等危害的防治工作,确保春播作物满栽满收,为2012年的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调整种植结构,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特色农业

      在当前土地流转制度不健全,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暂时不具备条件,家庭经营土地仍是农民生存之本的情况下,引导农户合理调整种植结构,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对于加快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从全区种植业比较效益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种植业按照效益最大化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衡量,可依次划分为五种类型:一是温室生产;二是饲草种植;三是露地瓜菜生产;四是粮食生产;五是以籽瓜、葵花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要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特色农业。要引导农户合理调整种植结构,从耕地中获得最高的比较效益。

      (三)合理安排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输出

      2011年,农民外出从业得到的纯收入为1613元,比上年增加478元,对农民纯收入增收的贡献率为37.1%,比第一产业对农民纯收入的贡献率少5.4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收入,是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最有利的支撑点。因此,一方面要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另一面也要考虑现阶段农村劳动力存在不足和老龄化的隐忧。建议采取两项措施:其一,在农村土地经营承包方式要做文章。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经营体制,推行集约经营,让一些公司、能人承包大面积土地经营,既能广泛推广机械化耕作,提高劳动效率,使更多的劳动力从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从事其他生产活动,又能让现有的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其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力的技能培训力度,及时提供就业信息,积极组织农民工向外地和本区城镇输出,切实做好农村劳动力输出和转移的规划管理和服务工作。三是大力发展“近郊农村产业经济带”,吸引更多的农民就地安置、转产。

      (四)继续扶持壮大养殖业

      近几年种植业效益回升,农村劳动力外出增加,农村务农人员减少的影响,农户牲畜散养因劳动力、技术、饲养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农户牲畜养殖数量出现了下滑。建议要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农户发展适度规模养殖,积极推进标准化养殖,加快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要切实抓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大良种的引进、繁育、改良、推广力度,提高其对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要以发展标准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为重点,引导、鼓励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参与养殖小区建设,推动畜牧养殖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要认真做好动物疫病的监测防治,饲料和兽药市场监管工作,促进我区畜牧业的持续发展。

      (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我区是农业大区,农业基础设施虽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程度较高,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和科技投入,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从而有效保障农业生产,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蔚鹏)

    相关文档:
    附件下载:
    • 来源:临河区统计局    编辑:王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