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全市工业企业生产明显提速,商贸企业营业收入稳步增长,企业景气指数延续回升,发展形势比较乐观。但企业资金匮乏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困难。
一、 我市企业资金运行现状
(一)企业融资难现象仍然突出。近年来,我市企业融资难的现象比较普遍,企业资金短缺成为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我市90%以上的企业属于中小型及以下企业,融资渠道主要依靠传统的自筹和商业银行贷款。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规模信用水平不足及金融机构信贷服务短板双重影响下,企业融资较难。一季度,我市企业融资景气指数仅为39点,与上年四季度相比下降9个百分点,企业融资景气指数处于较重不景气状态。分行业看,各行业融资问题基本都处于较为不景气状态(80点以下),尤其是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和信息传输软件业企业融资景气指数为55、21、43、20和33点,与上年四季度相比分别下降了13、7、17、13和17个百分点,处于较重不景气状态。67%的企业认为融资偏差,仅有6%的企业认为融资偏好。
(二)企业货款拖欠较为严重。企业融资艰难,正常运转所需资金只能依靠生产销售回笼资金。然而,从市场销售看,售后货款拖欠现象严重,从内部生产来看,产品库存量增加,导致资金被大量占用。一季度,我市企业货款拖欠景气指数为72点,与上年四季度相比下降了20个百分点,处于较为不景气区间。分行业看,工业、建筑业、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企业拖欠货款较为严重,一季度景气指数为72、43、40和67点,与上年四季度相比分别下降了36、21、60和17个百分点。分规模看,大中型和中小型企业货款拖欠景气指数为67和78点,与上年四季度相比分别下降了46和29个百分点,都处于不景气状态。
(三)企业流动资金偏紧。企业融资难、货款拖欠严重势必导致企业流动资金偏紧。今年全市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缺口在26.8亿元左右,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金额缺口在42.8亿元右左。一季度我市企业流动资金景气指数仅为46点,与上年四季度相比下降了18个百分点,处于较重不景气状态。分行业看,社会服务业企业流动资金景气指数与上年四季度相比上升了33个百分点,运行于相对不景气区间;工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企业流动资金景气指数为66、62和56点,运行于较为不景气区间;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和信息传输软件业企业流动资金景气指数非常吃紧,本季度景气指数仅为27、14、30和33点,与上年四季度相比分别下降了20、44、3和17个百分点,处于较重不景气区间。从企业规模上看,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流动资金景气指数为87和50点,两者相差37个百分点,中小型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现象明显重于大型企业,处于较重不景气区间。
二、建议
(一)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全面落实财税扶持政策,更多惠及中小企业;开展好金融服务进园区、进企业活动,最大限度释放金融资本与企业需求有效结合;在行政收费、社会保险缴费、人才培训、招工录用和土地价格等方面给予企业更多优惠;通过行业、地区商会和一些扶贫、扶困、创业协会等民间组织,为金融机构提供详实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平台,从而解决企业自身无法融资、融资成本过高等问题,并为企业提供融资信息担保服务。
(三)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金融部门要重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改变融资环境,降低贷款门槛、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审核周期和降低融资成本,把短、频、快的服务特点落实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改善地方担保机构发展滞后状况,担保机构可以与协作银行明确各自适当的担保比例,分层消化担保风险。也可以组织地区商会、行业协会、担保机构、协作银行和企业共同形成担保链,合理承担担保风险,从而改变因担保机构发育不良而导致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尽快研究制定金融机构在降低风险的同时,给予亏损企业和有市场潜力、特色产业的中小企业平等融资的可行办法,从而改善其发展环境。
(四)加强企业自身建设。企业要从自身做起,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提高自身信用度,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健全财务制度;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企业组织相互提供担保,内部形成制约,从而稀释贷款风险;逐步提高企业抵押资产能力,消除家族管理模式,使企业在银行融资方面得到认可和支持;广泛吸收民间闲散资金,缓解融资难带来的不便,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转。(刘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