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
  首页>信息公开>统计数据

巴彦淖尔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 2014-04-25 08:53
  • 保存
  • 打印本页
  • 分享到: 微信
    qq 微博 空间
  • 巴彦淖尔市统计局
    (2014年3月29日)
     
       2013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把稳增长放在首要位置,凝心聚力,扎实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2.2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69.5亿元,增长10.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03.2亿元,增长7.8%。从各产业贡献率看: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0%,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1.5%,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1.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8.6:58.9:22.5演进为19.4:56.2:24.3,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升1.8个百分点。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0万元人民币,增长8.8%,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8073美元。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0%,涨幅比上年同期提升0.1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市上涨3.0%,农村上涨3.0%。分类别看:调查的八大类商品价格“七涨一持平”。其中,食品类价格依然处于领涨态势,涨幅达到6.9%;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9%;衣着类上涨0.7%;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上涨0.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6%;交通和通讯类上涨 2.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2.1%;居住类价格与上年同期持平。从流通、生产、建设领域看,商品零售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总水平分别上涨2.1%、3.5%和0.8%。
    2013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表
     
    类   别
    2013年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年=100)
    103.0
      城市
    103.0
      农村牧区
    103.0
      食品
    106.9
       粮食
    107.2
       肉禽及其制品
    110.5
       菜
    107.8
       #鲜菜
    108.0
      烟酒及用品
    101.9
      衣着
    100.7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护服务
    100.3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101.6
      交通和通讯
    102.1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2.1
      居住
    100.0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89.4万人,比上年增加0.1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30.7万人,比上年增加0.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低于控制目标0.3个百分点。全市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6.5万人,其中转移六个月以上的12万人。全市城镇就业技能培训1.0万人,农牧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1.2万人。全市创业培训6376人。
       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97.7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7.9亿元,增长16.8%;上划中央税收31.9亿元,下降4.6%;上划自治区税收收入7.8亿元,增长6.6%。重点支出保障有力,全市地方财政支出完成192.3亿元,增长5.2%。各级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共计达到134.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0%。
       二、农业
       全市农作物总播面积为1001.9万亩,比上年增加35.2万亩,增长3.6%。粮食播种面积为516.6万亩,比上年减少10.1万亩,下降1.9%。其中,小麦面积为138.8万亩,比上年减少39.4万亩,下降22.1%;玉米面积为369.4万亩,比上年增加32.6万亩,增长9.7%。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为470.0万亩,比上年增加45.9万亩,增长10.8%。其中,花葵面积350.9万亩,比上年增加76.7万亩,增长28.0%;油葵面积24.6万亩,比上年减少5.5万亩,下降18.2%;番茄面积13.0万亩,比上年减少11.1万亩,下降46.1%。耕地内种草面积为15.3万亩,比上年减少0.6万亩,下降3.6%。设施农业成效显著,全年新增设施农业2.6万亩。
       全市粮食总产量为60.3亿斤,比上年增加1.7亿斤,增长2.9%。其中:小麦总产量为9.7亿斤,比上年减少2.2亿斤,下降18.6%;玉米总产量为50.2亿斤,比上年增加4.1亿斤,增长9.0%;杂粮总产量为0.4亿斤,比上年减少0.2亿斤,下降33.1%。油料总产量为14.8亿斤,比上年增加3.9亿斤,增长35.5%。其中,花葵总产量13.9亿斤,比上年增加4.2亿斤,增长42.9%;油葵总产量0.9亿斤,比上年减少0.3亿斤,下降24.6%。番茄总产量为11.8亿斤,比上年减少5.4亿斤,下降31.3%。
       日历年度全市牲畜存栏头数达796.4万头(只),比上年增长8.8%。牲畜出栏头数866.9万头(只),比上年下降3.7%。良种及改良种牲畜头数770.8万头(只),占牲畜总头数比重达到96.8%。全年肉类总产量22.8万吨,下降2.1%;牛奶产量40.4万吨,下降9.3%;山羊绒产量519.0吨,增长24.5%;禽蛋产量0.8万吨,下降3.5%。畜牧业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继续提升,新增规模化养殖场345个。
    2013年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数
     
     
     
     
    产品名称
    单位
    总量
    增速(%)
    粮食
    万吨
    301.5
    2.9
      小麦
    万吨
    48.5
    -18.6
      玉米
    万吨
    250.9
    9.0
    油料
    万吨
    74.0
    35.5
    肉类总产量
    万吨
    22.8
    -2.1
      猪肉
    万吨
    5.7
    1.0
      牛肉
    万吨
    0.9
    5.3
      羊肉
    万吨
    14.4
    -4.2
    奶类产量
    万吨
    40.4
    -9.4
    羊毛产量
    万吨
    0.8
    10.7
    山羊绒产量
    519.0
    24.5
    日历年度牲畜存栏
    万头(只)
    796.4
    8.8
    大牲畜
    万头
    24.6
    0.8
    万只
    729.9
    10.2
    万口
    41.9
    -7.9
       全市共完成造林绿化面积77.27万亩,其中人工造林38.27万亩(乔木造林25.13万亩、灌木造林13.14万亩)、飞播造林17万亩、封沙育林19万亩、工程固沙3万亩。
       年末全市农牧业机械总动力为449.4万千瓦,增长6.6%;全年农村牧区用电量4.5亿千瓦时,增长7.2%;化肥施用量(按折纯)24.8万吨,下降2.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2%。所有制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4.7%,集体企业增加值下降9.6%,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14.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4.1%。从行业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增长38.6%;纺织业增加值增长19.8%;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5.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增长18.5%。从优势特色产业看:农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增长11.1%;矿山及冶金工业增加值增长14.3%;化学工业增加值增长25.1%;电力工业增加值增长4.7%。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表所示:
    2013年规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总量
    增速(%)
    原煤
    万吨
    洗煤
    万吨
    1327.6
    46.2
    天然原油
    万吨
    9.5
    -3.2
    铁矿石原矿量
    万吨
    949.8
    -0.8
    硫铁矿石(折含硫35%)
    万吨
    63.0
    -16.4
    小麦粉
    万吨
    38.6
    -18.1
    精制食用植物油
    万吨
    4.4
    12.7
    乳制品
    万吨
    26.6
    5.1
      液体乳
    万吨
    25.5
    5.3
    饮料酒
    千升
    92638
    -5.1
      白酒(折65度,商品量)
    千升
    20689.3
    19.8
      啤酒
    千升
    67390
    -9.2
    硫酸(折100%)
    万吨
    122.8
    35.3
    硅酸盐水泥熟料
    万吨
    266.9
    12.5
    水泥
    万吨
    118.1
    -11.1
    铁合金
    万吨
    27.6
    -1.5
    万吨
    18.3
    18.1
    多晶硅
    2188
    217.8
    发电量
    亿千瓦时
    128.5
    13.9
      火力发电量
    亿千瓦时
    93.5
    9.3
      风力发电量
    亿千瓦时
    35.0
    28.0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57.6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实现利税37.4亿元,下降23.0%。其中,实现利润18.8亿元,下降26.8%;实现税金18.6亿元,下降18.9%。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完成66.3亿元,比上年增长2.6%。年内全市辖区内具有建筑业资质的所有独立核算建筑业企业共54家,从业人员1.6万人。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519.9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为151.6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3.2亿元,比上年增长14.6%。从投资主体看:国有控股投资379.4亿元,增长27.0%;集体控股投资10.6亿元,下降27.8%;私人控股投资359.3亿元,下降4.8%;其他经济类型投资53.9亿元,下降2.7%。从项目隶属关系看:地方项目投资占全部投资的98.5%,完成投资791.4亿元,增长15.6%;中央项目投资完成11.8亿元,下降27.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83.1亿元,增长43.5%;第二产业投资405.5亿元,增长45.6%,其中,工业投资403.6亿元,增长45.2%;第三产业投资314.6亿元,下降13.7%。分城乡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20.4亿元,增长22.5%;农村牧区固定资产投资24.5亿元,下降47.0%。从主要行业投资看:农业投资83.1亿元,增长43.5%;采矿业投资100.3亿元,增长1.2倍;制造业投资187.4亿元,增长20.8%;电力投资92.1亿元,增长31.8%;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117.0亿元,增长19.8%;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投资40.4亿元,下降50.9%;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投资35.1亿元,增长20.2%。
      全年新开工项目884个,比上年增长8.9%。全部建成投产项目868个,项目建成投产率72.1%;新增固定资产641.9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79.9%。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8.3亿元,比上年下降12.2%。其中,住宅投资43.5亿元,增长1.4%;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1.4亿元,下降32.9%。全年商品房销售额65.9亿元,增长1.0倍。其中,住宅销售额44.6亿元,增长58.7%。
       五、内外贸易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90.5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增幅比全区平均水平高0.8个百分点。从销售单位所在地看: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5.5亿元,增长12.9%;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5.0亿元,增长10.4%。从规模看: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38.0亿元,增长20.6%,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6个百分点;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实现零售额152.5亿元,增长10.7%,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0个百分点。从行业看: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62.6亿元,增长13.0%。其中: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45.8亿元,增长13.6%,占批发零售业零售总额比重达89.7%;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6.8亿元,增长7.7%,占批发零售业总额的比重仅为10.3%。零售业比重高于批发业79.4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7.8亿元,增长9.8%。从商品类别看: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增长9.3%,增幅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粮油类增长20.5%,肉禽蛋类增长22.3%,蔬菜类增长14.8%,干鲜果类增长23.5%,饮料类增长17.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的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4.7%,其中服装类增长14.5%、针纺织品类增长23.1%;家用电器类实现零售额2.1亿元,增长2.1%;汽车类实现零售额9.2亿元,增长92.3%,扣除新增汽车销售企业因素仍增长30.0%。
       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14.3亿美元,同比增长12.2%,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其中,出口完成3.0亿美元,增长20.1%;进口完成11.3亿美元,增长10.3%。
       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引进国内到位资金346亿元,利用外资7175万美元。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截至2013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20526公里。其中,高速253公里,一级160公里,二级700公里,三级3481公里,四级11134公里,等外4798公里,公路密度31.9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区第三位。全年共完成客运量191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6.3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0.2%和3.2%;完成货运量3784万吨,货运周转量159.9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7.7%和14.3%。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0.1亿元,比上年增长1.1%。年末本地网固定电话用户25.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01.0万户。互联网络注册用户达到18.5万户。全年共完成邮政特快专递17.3万件,报刊期发19.3万份,函件190.4万件,包件3.8万件。
       打造了包括临河黄河湿地公园、永济渠景观带、杭锦后旗润昇湖旅游区等19个体现河套特色的旅游项目,为我市旅游业实现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磴口县纳林湖生态旅游区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年接待游客2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亿元。
       七、金融保险业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97.1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在各项存款中,单位存款224.2亿元,增长3.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10.9亿元,增长15.9%。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69.0亿元,增长17.6%。其中,短期贷款394.5亿元,增长28.6%,在短期贷款中,个人贷款及透支186.3亿元,增长31.6%;单位贷款及透支197.3亿元,增长30.1%;贸易融资贷款10.9亿元,增长5.0%。中长期贷款173.7亿元,下降1.5%。
       全市保险业保费收入9.0亿元,比上年下降0.5%。其中,财产险收入3.4亿元,下降6.0%;人寿险收入5.6亿元,增长3.0%。赔款支出2.2亿元,增长29.4%。其中,财产险支出2.1亿元,增长28.1%;人寿险支出0.1亿元,增长55.3%。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学校291所。其中,普通高等教育学校2所,全年招收学生0.3万人,在校学生0.8万人;中等职业学校13所,全年招收学生0.6万人,在校学生1.7万人;普通中学51所,比上年减少1所,其中,初中36所,高中15所。全年招收学生2.6万人,在校学生8.2万人;小学99所,比上年减少8所,全年招收学生1.4万人,在校学生7.6万人。全市“两基”人口覆盖率达1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辍学率低于1.53 %。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超过全区平均水平。
       年内,共组织上报各类科技项目46项。完成了2014年国家和自治区科技项目的推荐申报工作,共申报项目65项。全市共授权专利133件,其中发明专利40件,实用新型71件,外观设计22件。全市累计授权专利1224件,提前完成了“十二五”1100项专利授权目标。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通过采取政府投入、争取上级投资等方式,配套完善公共电子阅览室31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173个。全市自筹资金为64个村嘎查(社区)文化活动室、文化大院(户)和民间文艺团体配送文化器材64套共343件。全市“户户通”工程安装入户26.5万户,基本实现了全市农村牧区全覆盖。精心组织举办2013河套文化艺术节、内蒙古首届中西部民歌大赛暨学术研讨会、全市第二届社区文化节等大型文化演出活动100多项。全面实施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等公益性文化服务阵地的免费开放,积极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送图书展览演出活动。全市先后被评为全区十佳文化馆、十佳文化站、十佳民间剧团和十佳广场各1个,全区十佳文化大院2个,全区文化先进社区2个,全区特色文化广场2个。年末拥有广播电视台7座,调频转播发射台1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5%。电视转播发射台14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0%;县级广播电视台6座。《巴彦淖尔日报》全年发行671万份。《黄河晚报》全年发行425万份。
       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581所。其中医院43所(综合医院29所,中蒙医医院9所,专科医院5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491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0所,苏木镇卫生院109所,村卫生室740所,门诊部12所,诊所、卫生所、医务室590所);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7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8所,卫生监督局8所,妇幼保健机构8所,急救指挥中心、结防所、中心血站各一所,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20所)。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0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237人、注册护士(师)3564人。床位数8895张。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卫技人员6.1人、执业(助理)医师2.5人、注册护士(师)2.1人、床位数5.3张。
       成功举办了2013年中国·巴彦淖尔沿黄公路自行车锦标赛暨青年公路自行车锦标赛和巴彦淖尔市环镜湖自行车赛。组队参加自治区举办的19项青少年锦标赛,取得金牌36枚,银牌54枚,铜牌45枚,四至八名400多人次的好成绩。全市体育彩票共销售8500余万元,比上年增加1300万元,增长18.0%。
       十、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
       年末全市集中开展了城镇空气质量、黄河、乌梁素海、套区灌排水系统等地面水体水质监测,临河城区及乡镇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完成了全市26家国控污染源、13家国家重点监控重金属企业监督性监测工作及市直污染源的例行监测工作。全年共取得环境监测数据38557个,较上年增长13% 。
       2013年我市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4.5%,超额完成年度节能目标任务,已完成十二五节能总目标的78.7%,比目标进度高18.7个百分点,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显著进展。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人口达到167.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5.3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1.0%;乡村人口81.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9.0%。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11元,比上年增长10.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14993元,增长14.4%,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29.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2077元,增长12.7%。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9599元,增长10.8%,恩格尔系数为37.9%。
       截止12月底,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各类人员达103.3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9.7万人,征缴职工养老保险费14.8万元,纳入社会化管理的企业离退休人员8.5万人,发放养老金16.6亿元。参加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75.0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各类人员63.2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21.1万人,参加居民医疗保险42.1万人。征缴医疗保险费6.8亿元。参加工伤保险的各类企事业单位职工14.4万人,征缴工伤保险费5279万元,滚存结余工伤保险基金8539万元。参加生育保险的企事业单位职工14.2万人,征缴生育保险费1489万元,支付生育保险待遇887万元,滚存结余生育保险基金1970万元。
       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孤儿和城镇“三无”人员供养等民生指标有效落实。城乡低保月保障标准分别达到421元和257元,较上年分别提高50元和30元。五保对象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年人均分别达到5818元和3315元,比上年提高900元和500元。孤儿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月人均分别达到1500 元和1160元,集中供养标准比上年提高108元。城镇“三无”人员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月人均分别达到1000元和580元,集中供养标准比上年提高63元。全年共为城乡低保、五保、孤儿、城镇“三无”等困难群众发放生活保障资金 4亿多元,有效地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全年累计支出城乡医疗救助金5410.34万元,救助患病困难群众10.2万人次。为城市低保对象发放取暖补助1413万元。为9.3万户城乡低保和五保对象,发放一次性电价补贴361.1万元。为950名贫困大学生,发放救助资金160.83万元。全市销售福利彩票突破2.5亿元,比上年增加0.7亿元,增长36.5%,增幅居全区第四位,福彩市场份额居全区第一位,可为国家筹集公益金8000多万元,为本级民政部门筹集公益金2000多万元。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人口数据取自2013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
    相关文档:
    附件下载:
    • 来源:市统计局    编辑:王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