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产业融合 促进乡村振兴
近两年,国家和自治区相继出台了推进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相关政策,指出推进农村牧区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2017年9月22日-23日,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场会暨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讨会在巴彦淖尔市召开,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此次会议为加快全市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了解当前巴彦淖尔市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情况和面临的困难,巴彦淖尔调查队对相关部门、部分企业、电商平台及农户进行了走访调查。
一、当前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农牧区三大产业融合蓬勃发展,产业链条持续延伸,农牧业功能加快拓展,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在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农村牧区繁荣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巴彦淖尔市已成为全国全区重要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和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全球最大的有机原奶基地、全国最大的毛绒生产加工基地、全国地级市中唯一能够四季均衡出栏的肉羊养殖与加工基地。
(一)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村牧区产业融合发展。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逐步形成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农牧业龙头企业、农牧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牧场为骨干,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从而产生聚集效应和市场联结效应,带动个体农户享受产业化红利,为促进全市农村牧区牧区三次产业融合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农牧业新型经营体系在不断演变。例如内蒙古草原宏宝食品有限公司,是巴彦淖尔市地区规模较大的集羊产业技术研发、饲草料种植、规模化养殖、屠宰分割加工及贸易进出口为一体的大型羊肉食品企业,采取“公司+国有农场(合作社)+基地(农牧户)”种养殖联合体的发展模式。通过签订种养殖合同,发展订单农牧业,公司提供技术、服务、资金担保,出台保护价收购,降低农牧户种养殖风险,与农牧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农牧户收益。“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相比于单纯的“龙头企业+农户”模式,合作社对农牧民散户起到了协调整合的作用,基层农牧户可以与龙头企业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2017年10月底,全市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277家,实现销售收入330亿元。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达5123个,家庭农牧场657个。
(二)农村牧区产业融合发展有效促进农牧民增收。党的十八大以来,巴彦淖尔市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11045元增长到2017年的15704元,年均增长7.29%。农牧民收入的增长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例如内蒙古兆丰河套面业有限公司,经营模式是订单契约型。2017年订单量是10万亩,促进3000户农民增收。当年小麦收购价为4元/公斤,比市场价高1元/公斤。经测算,小麦亩产平均350至400公斤,每户农民平均30亩地,可以使户均每年多增收1万余元。又如临河区联丰村农民是依靠发展设施农业致富,每个大棚每年有8万元的利润。2016年成立临河区联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据其负责人反映,“根据测算,这个项目年可实现利润180万元,其中144万元供分配。按照入股比例,村集体每年能分得红利60万元。”还有内蒙古草原宏宝食品有限公司,经过研究和实践测算,按照一亩地养两只基础母羊产六只羔羊的种养结合模式,可实现农牧户在原有收入基础上翻倍增收的目的,企业也可实现原料稳定、向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肉食的目的。
(三)特色品牌引领农村牧区产业融合发展。2017年7月27日召开的巴彦淖尔市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指出:“全市要用系统化的思维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抓好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等工作。”科学的顶层设计开启了由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的新路径。随着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巴彦淖尔农牧业的发展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大生产正在逐渐代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三大产业的融合发展代替了农产品初级加工;资本运作、品牌营销逐渐代替传统农牧业销售方式。借助并依托名优特色农牧产品的市场价值,形成了“河套面粉”、“巴美肉羊”、“河套蜜瓜”、“二狼山白羊绒”等一批叫响全国的本地品牌。例如内蒙古兆丰河套面业有限公司,是从事河套优质小麦品种选育、种植、仓储及石碾冷制粉工艺研发、小麦精深加工的农牧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兆丰产品有绿色、富硒、有机、深加工4大系列30多个品种,主要销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深受高端客户亲睐。兆丰河套面业拥有自己的河套小麦种植基地,按照研发推广、企农互作、保护收储、精深加工、体验营销“五位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实现从种子的筛选、田间管护、仓储加工、产品销售52道品控环节可追溯,确保生产的小麦、面粉及制成品有机、绿色、高品质。
(四)“互联网+”推动农村牧区产业融合发展。“互联网+”为品牌农牧业带来新的机遇,成为促进传统农牧业转型升级的活力因子。例如河套电子商务产业园是内蒙古自治区首个县级电子商务产业园,现有各类电商企业共计226户,直接就业500人,间接就业2000余人。园区创新性的建起了“党支部+电商+合作社”的农产品网上销售模式,销售额由2015年创立之初的3500万元增加到了2017年的5亿元。短短两年时间,五原县的农副产品行销天下,河套电子商务产业园走在了全国电商的前列。又如内蒙古草原宏宝食品有限公司,2016年与京东生鲜签订合作协议,进行羊肉产品线上销售。2017年“双十一”期间,草原宏宝的品牌羊肉在京东生鲜羊肉品类销售中荣获第一。
二、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牧区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较浅,总体仍处于初级阶段。当前巴彦淖尔市三大产业融合发展在部分地区和领域亮点纷呈,但总体来说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农牧业产业链较短,以一产二产融合居多,全产业链的融合程度低、层次浅、规模小。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自身规模和生产能力需进一步扩大,带动农村牧区三次产业融合的作用不够。
(二)缺乏足够的资金扶持政策,项目落地难。尽管各级政府都出台了各项扶持政策。但融资难、项目落地难等难题依然突出。农牧业项目一般投入很大,但回报周期较长,导致其缺乏长期有力的外部力量扶持。一是进入农牧业的工商资本由于其自身的逐利性,常常在某种农产品价格高企时进入,利润减少时又集中撤出,从而影响农牧民生产的积极性,损害农牧业健康发展。二是农村牧区三大产业融合中的经营主体,尤其是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作为新兴的经营组织,面临融资渠道狭窄,贷款手续繁琐、融资费用高等问题。例如内蒙古草原宏宝食品有限公司,目前面临的问题:一是行业市场不规范,无序竞争激烈,不能形成品牌优势,需要政府统一整合资源,加强市场监管和规范,形成品牌效应。二是银行贷款困难。民营企业从国有四大银行贷款难度大,只能在河套农商银行和包商银行贷款,且贷款年利率为12%。三是种畜品种更新慢。企业自己做种畜改良,见效周期长,成本很高,这一带有公益性的举措政府却没有补贴政策或是无息贷款。内蒙古兆丰河套面业有限公司,目前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流动资金缺乏,融资渠道单一。同时开拓消费市场的资金投入少,消费市场增长缓慢。资金紧张使得难以留住人才,同样制约了企业做大做强。
(三)农产品网上销售体系不健全,市场竞争力弱。当前巴彦淖尔市农产品电商快速增长,同行业恶性竞争严重,建站和关站并存。网上销售管理不规范,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影响市场销售;本地农产品电商领军企业缺乏;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触角延伸不够,冷链物流发展尤为欠缺,保鲜技术,储藏能力,配送力量等存在差距,且成本过高。农产品品牌意识不强,市场认知率、占有率低,没有形成品牌效应,缺乏市场竞争力,很难实现优质优价。
三、促进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一)强化融合基础作用。支持农村牧区牧区各类经营主体在农畜产品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二、三产业环节兴办农牧民合作社,开展增值服务。鼓励家庭农牧场和农牧民合作社依托多种渠道开展农畜产品直销。大力培养农牧民合作社带头人、经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新型职业农牧民,鼓励大学生村官、高校毕业生和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办农牧民合作社、兴办家庭农牧场、开展乡村旅游等经营活动。加快推进农田、草牧场有序流转,鼓励引导资源要素向农牧民合作社和家庭农牧场集中,以便发挥规模经济效益。
(二)加强政府引导能力。走访调研中发现,农牧业龙头企业的负责人对政府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给予了高度认可,同时在一些细节上提出了建议。例如内蒙古草原宏宝食品有限公司,希望政府进一步整合涉农项目,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参与农企利益联结机制的信贷支持力度,通过龙头企业建立平台与通道,给予农牧民种养殖1-3年贴息;给予公司技术改良资金补贴,或是金融无息贷款,支持企业发展;在高端牧场和有机牧场建设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有效推动农企利益联结的完善、稳定与紧密。据内蒙古兆丰河套面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反映,建议政府给予企业一定的补贴,支持小麦产业化发展。
(三)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畅通农牧业龙头企业拉动农牧民增收渠道的关键在于创新。为了提升农牧业龙头企业的产业创新能力,一是引导农牧业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联合,通过“触网”激发一产、二产与三产的产业融合。二是鼓励农牧业龙头企业开展科技研发,借助农牧业院校优势,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研发进程,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或产品,特别是加强对农产品粗加工后废料的科学利用研究,发展循环经济,增加赢利空间。
(四)加快电商建设步伐。加快推动网络进村入户工程,改善农村牧区电子商务服务环境。充分发挥巴彦淖尔市特色农产品优势,深入推进农牧业信息服务全覆盖工程,建立和完善适应电子商务需求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强化生产源头治理和产销全程监管。健全电子商务支撑体系,着力打造一批知名电商平台,培育一批电商龙头企业,推动农牧区电商与现代农牧业深度融合。利用电商平台大力宣传巴彦淖尔市“名特优新”、“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一村一品”等农畜产品,促进品牌农产品走出去,提升市场竞争力。(国家统计局巴彦淖尔调查队 周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