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
  首页>信息公开>应急管理>应急工作

爱到深时冰雪融---呼和温都尔镇干部牧民共抗雪灾纪实

  •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 2010-03-12 15:10
  • 保存
  • 打印本页
  • 分享到: 微信
    qq 微博 空间
  •    去冬以来,乌拉特后旗遭遇了40年以来最严重的雪灾。当我们看到驻站记者从灾区发回来的一张张触目惊心的图片,读到全旗上下万众一心抗击雪灾的动人报道时,我们的心和灾区牧民的心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我们急切地想知道灾情是否得到了缓解?牧民的生活状况怎样?牲畜如何度过这场天灾?

       1月15日,在乌拉特后旗宣传部的安排下,记者深入到雪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呼和温都尔镇阿日其图嘎查采访,亲历了当地党委政府全力组织救灾的过程,目睹了牧民自强不息与雪灾抗争的感人场景,真切地感受到了当地干部与牧民的深厚情谊……这段难忘的经历至今仍在记者的眼前时时闪现。

    大雪无情阻断了生命补给线

       阿日其图嘎查是呼和温都尔镇受灾最为严重的嘎查之一,共有123户456人、4.4万头(只)牲畜受灾,到记者采访时已死亡牲畜1600多头(只)。大雪造成通往牧区的道路阻断,160万亩草场被雪覆盖,牲畜无法出去觅食,只能圈养补饲草,但牧民的草料严重短缺,已到了极其危急的时刻。

       女嘎查长乌云高娃对刚下大雪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她回忆道,推开家门眼前是白茫茫的一片,看到的是几乎被大雪覆盖的羊圈,听到的是羊瑟瑟发抖的“咩咩”声,可就是看不清路在哪里,急切地等待着运送草料的车。高娃无奈地说:“下雪这段时间我们根本出不了家门,每天除了铲雪就是照看羊,每当看到被饿死、冻死的羊,心里难过极了,尤其是那些小羊羔,刚生下来没几天就闭眼了……我们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盼着路早点打通。”

       在牧民恩格日格家,女主人告诉记者,由于储备的饲草料不够,加上羊缺少某种微量元素,山羊只能靠吃绵羊身上的毛充饥。看着两只羊肚皮和尾巴上的毛都被吃掉,恩格日格满脸愁容地说:“这该怎办啊!这天气就是把羊放出去也吃不上东西,更何况现在还出不去。现在的羊每天凑合着吃点不被饿死就算不错了,我们就盼着路早点通,赶紧去拉草料。”

    政府决心让有人的地方通路

       灾情牵动着呼和镇党委政府领导的心。党委书记金山等一班人立即组织全体干部制定救援计划,成立救灾帮扶领导小组,并组成21个帮扶小组分别负责全镇4个嘎查的救灾工作,决心以最快的速度打通道路,全力救援被大雪围困的牧民。

       据当时初步统计,呼和镇共缺料122万斤、草476万斤。但是运输路线全部被阻断,草料根本无法运进灾区。金书记果断下令:凡是有牧户的地方必须通路,无论多么困难也要把草料运到牧户!

       “一定要把路打通!”这是全镇干部的决心,但也是救灾最艰难的一步。从去年11月初开始,后旗牧区大范围降雪7次,局部降雪更是频繁,平均积雪厚度为30厘米,个别地区达到2米左右,出行几乎是不可能的。加之牧民居住分散,牧户之间相隔十几里甚至几十里地,有的住在山顶上,要打通到每一户牧民家的路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唯一的办法就是用铲车一点一点把雪推开。牧民在企盼,责任在召唤;时不我待,主动出击。镇党委政府立即雇佣了铲车全天投入“通路攻坚战”。负责指挥阿日其图嘎查“通路攻坚战”的是镇人大主席斯日古楞,他每天都带领干部跟在铲车后早出晚归地组织铲雪,困了在车里打个盹,饿了随便吃点干粮。每推通一条路,他们就给沿路的牧户送去救济款、人药和兽药;每进一户牧民家,干部们都鼓励牧民要相信党和政府,一定会帮助大家战胜这场雪灾。

       经过全镇干部和牧民的奋力拼搏,到1月7日,除个别几户住在山顶和沙窝里的牧民外,大部分通往牧户的道路基本被打通;1月11日,经过第二次通路攻坚战,通往阿日其图嘎查所有牧户的道路都被打通!路通了,运饲料的车进来了,牧民们的高兴劲简直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路通了,带来的不仅仅是被阻断的生命补给,更带来了党和政府以及前山百姓对灾区牧民的关心和帮助。

       随行的小孙告诉记者,当第一次打通进山的路时,一位牧民大姐在山顶远远地看到了车队,激动地一口气跑了几里地冲到他们面前,气喘吁吁地说:“路终于通了,你们再不来,我们会急疯的。赶快进家暖暖身子,我给你们炖肉去。”小孙感慨地说:“在看到这位大姐的笑容的那一刻,我们也被感动了,觉得再辛苦也值!”

       截至记者采访结束时,呼和镇政府共向查干温都尔嘎查和阿日其图嘎查分发207吨草料、2000吨裹包草、300吨草颗粒;驻镇单位、企业以及村嘎查共集资19万元;镇政府发放救济款20余万元,人药、兽药价值28000元;组织干部157人次发放救济面粉500袋、煤60吨;共计推通道路380公里,花费5.2万元。随着道路被打通,牧民所需的生活用品以及牲畜的草料正在源源不断地运送中,牧民悬着的一颗心终于可以放下了,能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了。

    牧民行动主动抗击雪灾自救

       在呼和镇党委政府采取措施全力组织救灾的同时,受灾的牧民也积极抗击雪灾、开展生产自救。达赖家住在西沙窝,由于大雪和沙子搅在一起,铲雪车很难进入。为了尽早打通运草料的路,达赖每天开着车去铲积雪,到晚上返回家,连续铲了三天才走到运草点 。当达赖满腿是泥的来到我们面前时只说了一句话:“总算走出来了,这一趟走得真不容易。”

       在风搅雪最严重的一天,有一对夫妇冒着暴风雪赶羊群回家,由于大风刮得羊群根本没有力气走路,只能呆在“雪窝”里呻吟,眼看天马上黑了,可羊群没办法赶回家。为了不让羊冻死或被挤压死,夫妇二人打着手电一晚上都与羊群呆在雪地上,不停地翻动着挤在一起取暖的羊,不停地想着各种办法将损失降到最低。第二天当羊群大部分平安回家时,夫妻二人总算度过一个危险的夜晚。 那一夜,一个坚定的信念让他们战胜了困难,那就是一定要让羊回到家。

    同甘共苦干部牧民一家亲

       呼和镇的领导和干部对牧民怀有极其深厚的感情。经常下牧区的干部们的头脑里都装着一张活地图,每一户牧民的地理位置、家庭情况、牲畜数量都记得清清楚楚,这一点在我们跟随铲车铲雪的几天时间里得到了印证。这些领导干部对牧区的地形非常熟悉,在漫无边际的雪地里能准确地找到每一户牧民,他们就是牧区的指南针。斯日古楞主席感慨地说:“我们这里的干部平时下牧区走一个星期是常有的事情,遇上这样的灾害大家都会忘我地投入救灾中,和牧民同甘共苦,我们阿日其图的嘎查长已经半个月没回家了。”

       每当听到铲雪车的声音时,牧民们总会全家出来迎接,那个高兴劲儿无法形容。他们紧紧握着大家的手,一边问候一边簇拥着客人进屋,把家里好吃的东西拿出来招待为他们打通道路的人。早晨,牧民们天不亮就起来把早点做好,晚上又早早地备好晚饭,让辛苦了一天的干部们能吃好、休息好。大家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多余的寒暄,一切都那么的质朴,那么的温暖。那一刻,大家感受到的是浓浓的温情;那一刻,领导干部与牧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牧民白灵说:“我们的领导干部是牧民信赖的好干部,这次雪灾要是没有他们的奋力相助,路不可能这么快就打通,还不知道要苦熬多久,我们永远忘不了他们。”

       记者和镇干部乘坐的汽车行进在刚刚打通的路上,看着一条条弯弯曲曲的车轮印留在了身后,大家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同时也在为牧民深深祝福。这些路不仅记录了呼和镇全镇上下抗击雪灾的每一个感人瞬间,也凝聚了各级领导干部和牧民的无私奉献。可以说,他们打通的不仅仅是生命的补给线,而且是一条“希望线”、“幸福线”。

    相关文档:
    附件下载:
    •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