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发展与改革的目标任务,其中在深化改革部分提出了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任务。重视和强调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党中央基于我国“三农”发展变化实际,着眼于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作出的战略部署。
落实好党中央要求,全力推动新型嘎查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
发展新型嘎查村集体经济,要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新型嘎查村集体经济必然是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集体经济。要深刻认识我们面临的机遇、压力与挑战,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于嘎查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领域;把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放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放在“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谋篇布局,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嘎查村集体经济发展。
发展新型嘎查村集体经济,要选优配强“领头雁”。把选优配强嘎查村“领头雁”作为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关键,结合新一轮嘎查村换届,把具备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具备开拓创新的精神作为嘎查村党组织书记任用的必备条件,鼓励嘎查村书记担任集体经济合作组织负责人。例如,杭锦后旗中南渠村党总支书记张继新、乌拉特中旗四义堂村书记齐跃飞等,他们守信念、讲奉献、会创新、有本领,带领广大村民在致富路上越走越好。同时,要高度重视储备人才,建立人才引进长效机制,从外出务工经商优秀青年、返乡创业人员、本乡大学毕业生、科技致富带头人等优秀人员中培养嘎查村党组织后备力量,逐步充实到“两委”班子当中,建强嘎查村干部队伍。
发展新型嘎查村集体经济,要科学规划引领。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科学务实发展集体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和谋划嘎查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方向,探索符合实际、长远有效、可持续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具体讲,各地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从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出发,合理选择当下发展的突破口和长久壮大的路线图,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游则游、宜商则商,鼓励发展多种新型嘎查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多举措拓宽增收渠道,带动农牧民群众持续增收。例如,在农区村办企业方面,乌拉特中旗四义堂村利用工业园区征地补偿款1000万元投资建立工贸公司,通过村集体投资15万元、财政奖补10万元、妇女执委会自筹16万元,利用闲置校舍创办“义堂红食品有限公司”,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00万元,有效盘活了村集体资产;在牧区发展林木产业方面,乌拉特后旗巴音前达门巴音满都呼嘎查通过发展百万亩公益林,村集体每年获国家补偿400万元以上,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在城郊发展物业经营型经济方面,五原县隆兴昌镇联合村借助城郊优势,建成占地86亩、有310间门店的惠富农贸市场,村集体每年收取物业管理费43万元。发展嘎查村集体经济,不可能一蹴而就,长远的发展路径是培养“造血”功能,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真正找到发展新型嘎查村集体经济的“钥匙”。因此,各地一定要量力而行,不盲目发展,不照搬照抄,不搞“一刀切”。
发展新型嘎查村集体经济,要创新体制机制。一是要强化部门合力,进一步明确市县乡村四级党组织抓集体经济责任,健全帮扶机制,充分发挥帮扶部门职能优势,集中力量帮助集体经济项目薄弱、发展缓慢、年收入低的嘎查村理清思路、制定规划,扶持项目、督促落实。二是要建立健全奖励机制,一方面通过建立旗县区层面的奖励机制,鼓励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广开思路、广开言路,为嘎查村出谋划策、引进项目;另一方面要建立苏木乡镇层面的专项奖励基金,对先进嘎查村和嘎查村干部进行表彰奖励。三是要强化政策扶持。在财政投入上,按照市、旗县区分级负担的原则,根据各嘎查村的经济、资源、人口等方面的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扶持专项资金,采取贴息、补助、奖励的方式进行定向扶持。在优惠政策制定上,要在用地、用电、用水、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为发展壮大新型嘎查村集体经济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