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频互动课堂”被推选为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案例;7个旗县区在全区率先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认定,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做法受到教育部肯定;在全区率先实现国家统编教材“应推尽推”,“双减”工作成效明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紧紧围绕“打造教育品牌,建立教育强市”总战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回溯这一路,斐然的成绩离不开全市上下勠力同心,也离不开一支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以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为核心,全力打造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为推进全市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
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不久前,在乌拉特中旗举行的2022年全旗幼儿教师专业培训会上,全市教育界专家为参加培训的幼儿园一线工作者送来了满满的干货。“专家以鲜活的实例,从幼儿生活和活动基本要求、体育活动、游戏及区域活动、学习活动等四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这对我们幼儿教师进一步提升职业素养、专业水平和科学保教能力来说,可谓是‘雪中送炭’。”参加培训的一名幼儿教师说。
振兴教育必先振兴教师队伍,优先发展教育必须优先建设教师队伍。一直以来,我市始终坚持将提升教师素质能力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任务,深入实施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国培计划”“区培计划”,选派干部教师到北京师范大学及上海、天津、无锡等地挂职学习培训,仅市级以上培训人数就达2.91万人次。
教师工作能力、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收获了教学成绩的累累硕果、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2022年,全市本科上线率达到72.56%,高于全区平均水平8.5个百分点,特别是2019年以来有11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率达95%。河套学院建成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10个、一流课程20门,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提升教师获得感幸福感
师之茂,则教育昌。人才是创新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留住人才就是留住希望。乌拉特前旗一中校长高道斌从事教育工作已有30多年,他深刻感受到了全市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喜人变化:“近年来,我市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学校设施、设备在不断更新,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加大,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也是推动教育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我市出台《深化中小学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推进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向一线教师倾斜,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将班主任津贴发放标准由每月100元,提高到小学每月不少于600元,初中每月不少于800元,高中(含职业学校)每月不少于1000元。同时,通过多方努力,切实解决了已评未聘中高级教师职称遗留问题。
一系列举措让我市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热情高涨。
在河套学院农学系,党员教师中的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专家经常深入农牧业生产一线送科技下乡。从春季品种的安排,化肥、地膜的使用,到冬季农牧民的农技培训、考评示范品种……他们一年四季扎根农村、牧区,先后帮助乌拉特中旗德岭山镇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园区、万亩花生产业园;在乌拉特中旗石哈河镇推广肉羊胚胎移植扩繁技术、完成种羊胚胎移植300多例,开展节水农业示范,推广种植谷子5500亩,为农牧民创收增效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科技保障。
2018年以来,我市采取自主招聘和公开招聘相结合的方式,共招聘教师3136人。其中,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双一流”院校60人,教师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全市累计交流轮岗3506名,其中校长286名、教师3220名,均超过自治区规定比例。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如今,2.3万名教职工在我市393所学校躬身耕耘,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着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