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农业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验区的战略需求。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巴彦淖尔市委、政府抢抓机遇,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套灌区要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指示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科技创新引领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为抓手,积极开展国家农高区创建工作。
4月28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发布。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同意建设内蒙古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批复》,同意将巴彦淖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升级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获批的国家农高区。
按照国务院的批复和国家科技部的要求,结合内蒙古自治区现代农牧业创新需要,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将聚焦“河套灌区生态农牧业”建设发展主题,立足独特资源禀赋和优势特色产业,以硬质小麦、肉羊为主导产业,建设全产业链技术创新体系,着力解决硬质小麦、肉羊品种创制和牧草蛋白含量提升的问题,打造绿色生态牧场。
我市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八百里河套米粮川”享誉国内外,被国家气象局认证为 “天赋河套·黄金农业种植带”,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我国巴美肉羊、葵花、番茄、华莱士、枸杞、丑梨之乡。2015年底,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巴彦淖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依托优越的交通综合区位与自然资源禀赋优势,按照“集中布局、集聚产业、集约用地、科技支撑”的总体要求,园区已建立农畜产品加工、精品肉羊、优质粮油、绿色设施蔬菜等特色农牧产业体系,在创新资源集聚、产业融合发展与政策体系保障等方面有了较好基础,具备了升级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的基础条件。
“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以巴彦淖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基础规划建设。”市科技局农村科技科科长逯军说,“其区域空间布局立足巴彦淖尔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产业基础,面向河套灌区生态农牧业现代化与产城村镇融合发展需要,合理进行创新资源与产业发展的空间结构布局,科学规划农业高新技术创新创业、生产示范与生态、生活功能区, 构建‘一核引领、多园联动、农牧融合、多区发展’的空间格局。”
据了解,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分三期建设,第一期2020年~2024 年为首期五年重点建设期;第二期 2024年~2025 年为巩固提升期;第三期 2026年~2030年为全面建成期。
目前,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有企业58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1家;拥有自治区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载体38个;核心区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打通了断头路,完善了道路绿化、美化工程,建成1.4万平方米的农高区大楼、11.5万平方米的农高区总部基地和1.5万平方米的职业农牧民技术培训中心。
新征程,号角嘹亮。下一步,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将统筹各类创新资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引育,全力将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建成现代生态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样板区、“一带一路”农牧业开放合作先行区与北方现代农牧业创新基地,走出一条生态农牧业创新驱动发展之路,示范引领西北地区及黄河流域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相关文档: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