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乌拉特中旗甘其毛都镇多措并举推进荒漠化草原生态修复项目建设,为实现草原生态恢复、草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近日,来到位于甘其毛都镇伊恒查干嘎查的荒漠化草原生态修复项目培训实践基地,研究员富刚正在工作室进行植物标本的观察研究。年过六旬的富刚是甘其毛都镇荒漠化草原生态修复研究工作的本土专家,从2015年开始,他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以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多个高校的专家团队,合作开展荒漠化草原生态修复研究工作。
据介绍,甘其毛都镇是以荒漠化草原为主,辖区内从东往西是草原荒漠向典型荒漠的过渡带,并不适宜采用人工种植等需要灌溉的方式进行生态恢复,唯一可行的方式就是建立适合本土生态环境特征的草原畜牧业指导体系,通过科学合理的畜牧方式,达到“人—草—畜”相互平衡的状态,以自然之力恢复天然草场。
甘其毛都镇以实现创建国家级荒漠化草原生态修复和可持续畜牧业发展管理示范区为目标,积极探索荒漠化草原生态修复和可持续畜牧业发展管理的路径,加强产学研合作,邀请多位学术权威专家现场观摩指导,与高校科研团队携手合作,着力打造集科学研究、科普培训、智能化畜牧和生态管理为一体的荒漠化草原治理项目。据了解,甘其毛都镇荒漠化草原生态修复项目总投资380万元,改造布展科普馆400平方米,新建培训实践基地200平方米、种子库100平方米,新建瞭望塔一座,围封荒漠化草原生态修复示范基地2万亩,实现了荒漠化草原防治成果展示、教育、研究与保护,提高了牧户草场管理水平。
相关文档: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