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
标题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印发《关于促进全市经济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 索 引 号
  • 发文字号
  • 巴政办发〔2019〕9号
  • 成文日期
  • 2019-05-23 19:48
  • 发文机关
  • 巴彦淖尔市政府办公室
  • 信息分类
  • 市政府办公室文件
  • 公开日期
  • 2019-05-23 19:47
概述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印发《关于促进全市经济林产业高质量发... 有效性 有效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印发《关于促进全市经济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 2019-05-23 19:47    
  • 保存
  • 打印本页
  • 分享到: 微信
    qq 微博 空间
  •  

    巴政办发〔2019〕9号

    各旗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

      经市政府研究,现将《关于促进全市经济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5月23日

    关于促进全市经济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为切实加快全市经济林产业发展步伐,促进经济林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促进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林改发〔2019〕14号)、自治区林业草原局相关指导意见与巴彦淖尔市政府出台的《巴彦淖尔市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要求,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促进经济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促进经济林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必由之路。充分利用我市优越的光热水土资源和洁净的环境资源发展经济林产业,是调整地区产业结构和林业产品结构的需要,是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和增强林业发展后劲的需要,是推动乡村振兴和实现农牧民精准脱贫的需要。对建设绿色有机高端林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打造“天赋河套”林果地域品牌,推进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地区增绿、企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天赋河套”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紧紧围绕粮油、乳肉绒、果蔬、蒙中药材、饲草、生物质能“六大产业”发展,坚持把经济林产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与脱贫攻坚相结合,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着力推进绿色产业集聚区、生态文明示范区、乡村振兴样板区、对蒙开放先行区、美好生活共享区创建,全力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明确发展思路、找准发展定位、突出发展特色、筑牢发展根基,以特色经济林基地、精品示范园与庭院经济为点,以境内高速、国省干道与乡镇公路绿化为线,以打造县域田园经济综合体为面,全面构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经济林生态产业发展体系。

      (二)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根据各地立地条件,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并培育经济林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培植林产品和服务品牌,形成科技支撑、项目带动、品牌拉动、特色鲜明的发展格局。

      (三)坚持创新驱动,集约高效。坚持经济林发展模式创新、产品创新和科技创新,实现经济林基地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分散布局向规划布局转变,形成产能适中、集约高效的经济林发展新业态。

      (四)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培育经济林市场主体,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强政府引导和监督管理,完善服务体系,健全发展机制,抢抓发展机遇。

      (五)坚持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在种植、经营管理、果品储藏、新品种引种试验、推广应用等方面打造精品样板,起到示范引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六)坚持企业农民主体,金融政策扶持。充分发挥企业、农民在经济林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依靠自身实力,组织生产,发展壮大。同时,利用国家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的政策扶持企业、农民发展经济林产业。

      四、总体目标

      按照《巴彦淖尔市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到2022年全市经济林面积达到50万亩,其中新增20万亩,低质低效改造2万亩。一是发展我市特色品种肉苁蓉、枸杞、梨15万亩,新品种引进5万亩。主要布局在乌兰布和沙区、河套灌区、山地丘陵区。其中梨类、小杂果、枸杞、枣类重点在河套灌区,肉苁蓉、酿酒葡萄、油用牡丹重点在沙区,文冠果、扁桃重点在山地丘陵区。二是新建成3个万亩专业示范乡镇、30个专业示范村、20个300亩以上的市级标准化经济林示范园,培育100个200亩以上的种植示范户。三是重点培育2家国家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国家级农牧民专业合作示范社,5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10家自治区级农牧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带动经济林产业向规模化、集团化、节约化方向迈进。到2022年果品产量达到3.1亿吨,初级产品产值达到27亿元。

      五、重点工作

      (一)高层次推进经济林引领政策

      各旗县区要思想站位高,进一步开阔发展思路,将经济林产业纳入各地经济发展综合考核体系。按照《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经济林产业发展的十条意见》,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市林业和草原局整合相关项目资金2000万元,各旗县区要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每年拿出补贴资金,发展经济林产业。

      (二)高起点规划经济林基地建设

      各旗县区经济林基地规划建设应与各地生态建设项目统筹考虑,与村屯绿化、242和110等国省干道、G6和G7等境内高速绿化、城镇周边、厂矿园区、黄河北岸绿化、阴山绿化等重点区域绿化结合起来,在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实现可持续发展上做文章、下功夫,进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运营、高质量发展。

      (三)高标准建设经济林产业示范园

      重点兴建一批标准较高、特色鲜明的经济林产业示范园。着力打造布局合理、优势互补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经济林产业集群。要按园区总体规划,完善道路、水系、电力、通讯、林带、房舍、仓储、机械等基础设施设备,达到路网、水网、电网、林网现代化配置;苗木分区栽植,林相整齐、花期错开、熟期续至,赏花赏叶赏果各有其时,认领采摘游园各随其便。通过引进新的经济林示范园建设模式,把园区建成观赏园、游乐园、采摘园、实训园、科教园,实现园区优美化、功能多样化。

      (四)高效率拓宽经济林产业发展领域

      各旗县区根据实际,结合田园综合体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全域旅游、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各具特色的有竞争力的优势品种。突出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重点打造梨、枸杞、肉苁蓉、酿酒葡萄以及苹果、桃、李、杏、枣等果品经济林;提升乡土特色品种苹果梨、早酥梨的品质;引进锦绣海棠、早酥红梨、红树莓等新品种试验示范园以及设施化栽培,让庭院经济林与村庄景观林成为经济林建设的特色与亮点。要大胆尝试并打造以文冠果、油用牡丹、扁桃、欧李等为主的木本油料经济林试验基地,不断改进和优化经济林产业发展结构。积极宣传引导农民发展庭院经济,发展与经济林紧密结合的观光采摘、休闲旅游、农事体验、森林康养等产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五)高密度整合经济林建设项目

      市发改委、财政局、农牧局、林业和草原局、自然资源局、交通局、水利局、电业局、文化旅游广电局等相关部门根据各自工作职能,在设施农牧业、生态林业、土地规划、节水工程、通村油路、农网改造、盐碱地改良等方面,高密度整合全市经济林建设重点工程项目,在政策上全力支持,在项目上对口帮扶。同时,与各旗县区政府的相关部门形成“横向协作、纵向贯通,彼此联动、优势互补”的工作合力。

      (六)高水平延伸经济林产业链条

      加大特色果品精深加工技术研发力度,着力培育能够实现产贮销一体化的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发展果品分级、贮藏、包装、加工等产业,制定果品商品化处理技术规程,建立保鲜库、气调库等冷链设施,建设经济林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和物流园区等配套设施,高水平延伸经济林产业链条,不断提升产业化水平,努力挖掘经济林产业发展潜力。

      (七)高质量打造“天赋河套”品牌

      从建园整地、增施有机肥、苗木选优栽植、修剪整形、病虫害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管理、疏花疏果、挂果管护、采摘贮藏等生产全过程,建立质量安全信息化追溯体系。同时,充分发挥政府优势和我市各地经济林地域资源优势,在实行质量安全信息化追溯体系的基础上,对拟上市的各类名、优、特、新产品分门别类地申请授权“天赋河套”品牌,并对该品牌及相应产品进行全方位的宣传、诠释和造势,从而打造高质量的区域品牌效应。

      (八)高基准构建营销体系

      高基准构建“精品走高端、普通品走零售和批发、次品和等外品以及过剩品深加工”的二三产联动营销体系。全方位拓展经济林产品市场空间,全面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调动各地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发展经济林产业的积极性。同时,要创新营销模式,着力构建集生态观光、休闲体验、赏花赏果、认领采摘为一体的游乐营销模式,切实推动经济林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与高效益发展。

      (九)高品位挖掘经济林文化底蕴

      利用网络、电视、报刊、路牌、灯箱、车身广告等传统媒体与“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做好果品广告;利用市、旗县区两级政府门户网站、广电传媒、官方微信、报刊杂志等权威媒体,全面加大我市各地经济林品牌的宣传力度,让“天赋河套,世界共享”的品牌效益深入人心。同时,着力塑造经济林文化,生动讲好经济林故事,将其有机地融入到河套农耕文化、蒙元文化形态中,不断挖掘和拓展经济林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彰显河套文化的底蕴和特色。

      (十)高水准搭建经济林金融产业链

      市政府和各旗县区政府要拿出一定的资金作为发展经济林产业的引导基金,以政府引导基金为杠杆,引导经济林企业投入更多资金,用政府基金和企业资金作为本金,撬动金融部门更大的信贷投入,高水准构建“政府基金+企业资金+金融信贷”的经济林金融产业链,从根本上解决发展经济林产业资金短缺的问题。营造以企业、合作社、农户为主的利益联结机制,并以此机制为纽带,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形式和利益群体,促进经济林产业顺利发展。加强银企合作,建立银行与企业互利互惠互信关系,促进金融惠民惠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在金融政策范围内加强银企联系合作。利用国家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的政策,扶持企业、农民发展经济林产业,积极争取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经济林发展基金和长期低息贴息贷款及地方金融部门信贷支持。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为推进经济林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市、旗县区两级要成立经济林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研究解决经济林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科学制定工作发展规划与考核方案,研究出台促进经济林产业发展的各类政策、举措,组织协调全市交通、水利、科技等部门在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和贮藏保鲜、物流、电商、品牌建设、旅游、科技等方面给与应有的支持。

      (二)服务保障

      加强经济林企业与科研院所的联系,开展新品种引进、杂交育种、乡土树种开发研究。利用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平台,解决经济林产业生产、加工,销售,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技术问题。加强技术培训,采取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对各地经济林技术骨干、果农的培训。培养经济林产业领军人物、技术带头人、产业带头人,充分激发经济林产业队伍干事创业的热情。加强检疫、检测队伍培训,要建立和培训本地的检疫员、检测员、信调员,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和能力。全程监测经济林生产过程的绿色、有机程度,选用低毒低残留的仿生农药,不断提高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及时将信息数据反馈到监测鉴定机构,获取有机认证。运用大数据平台,全程监管信贷资金运行情况,保障信贷诚信、服务成效。

      (三)投资信贷保障

      强化政府投入,设立政府基金。市、旗县区政府采取资金补贴形式对经济林大户和企业给予补贴。设立政府经济林基金,输通信贷渠道。强化部门支持,整合项目资金。各部门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的项目投资,将好钢用于刀刃上,切实推进经济林基地建设。强化金融扶持,放宽信贷政策。加大林业贴息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简化林权证抵押贷款手续,降低贷款门槛;争取将特色经济林业纳入森林资源保险范围,以提高林农抵御风险能力。

      (四)监管体系保障

      市、旗县区两级林业部门要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分工明确、配合密切的经济林产业项目、市场、技术与服务监管队伍,确保绿色生产经营、资金项目投入使用到位、果品市场竞争有序、科技支持有力、服务落到实处。

      (五)示范带动保障

      以林业专业大户、家庭林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专业化服务组织为重点,加快新型经济林产业经营体系建设。培育和壮大经济林产业龙头企业,推动组建龙头企业联盟,加快推动产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引导发展以经济林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为龙头、专业合作组织为纽带、种植大户和农民为基础的“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经济林产业经营模式,打造现代生产经营主体。

      (六)考核奖评保障

      出台考核奖评办法,实事求是的对各地经济林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考核并兑现奖补资金。各旗县区由旗财政局与林业和草原局组成经济林项目补贴联合验收小组。经验收合格后,予以奖补。

    • 来源:巴彦淖尔市政府办公室    编辑:王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一键下载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