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
索 引 号 011746318/2016-00564 主题分类 国土资源、能源
发布机构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文  号 巴政办发〔2016〕 60 号
成文日期 2016-07-05 公文时效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巴彦淖尔市关于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 的通知

  •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 2016-07-05 18:12    
  • 保存
  • 打印本页
  • 分享到: 微信
    qq 微博 空间
  • 各旗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 

      《巴彦淖尔市关于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 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 现印发给你们, 请遵照执行。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 7 5 日   

     

     

    巴彦淖尔市关于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 

      农业是巴彦淖尔市的基础产业, 也是最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我市现有耕地 1100 万亩。 多年来, 农民对土地重用轻养, 管理粗放, 导致耕地质量土壤养分失衡、 基础地力下降等诸多问题。为切实推进我市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实现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战略, 根据《农业部关于印发<‍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农发〔2015 5 号) 求, 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 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的总体思路和行动目标 

      () 总体思路

      ‍以保障粮食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为目 标,按照量质并重、 用养结合、 因地制宜、 综合施策、 突出重点、 体推进、 政府引导、 多方参与的原则, 坚持生态为先、 建设为重,依靠科技进步, 加大资金投入, 推进工程、 农艺、 农机措施相结合, 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 构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长效机制, 守住耕地数量和质量红线, 奠定粮食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行动目

      ‍ 2020 年, 全市耕地质量状况得到阶段性改善, 耕地土壤盐碱化、 养分失衡、 耕层变浅、 面源污染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土壤生物群系逐步恢复。 2025 年, 全市耕地质量状况实现总体改善, 对粮食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提高。 

      1.耕地质量水平持续提升。 2020 年, 全市 1100 万亩耕地地力平均提高 0.5 个等级。 其中, 建成 500 万亩高标准农田, 力平均提高 1 个等级以上, 484 万亩盐碱化耕地全部改良为基本农田, 全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 0.2 个百分点以上, 作层厚度平均达到 25 厘米以上。 

      2.有机肥资源利用水平持续提升。 2020 年, 畜禽粪便还田率达到 60%以上; 农作物秸秆还田率达到 65%以上。 

      3.科学施肥水平持续提升。 2020 年,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 90%以上; 肥料利用率达到 40%以上, 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 

      二、 技术路径和区域重点

      一) 技术路径

      ‍改、 培、 保、 四字为技术路径。即改良土壤, 对耕地土壤障碍因素, 实施改盐增粮工程, 利用综合措施治理改良盐碱化耕地,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增加粮食产能;即培肥地力, 通过增施有机肥, 实施秸秆还田, 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平衡土壤养分, 实现用地与养地结合, 续提升土壤肥力;即保水保肥, 通过耕作层深松旋耕, 打破犁底层, 优化土壤结构, 强化土壤适耕性, 提升耕地保水保肥能力;即控肥控药防污, 科学合理应用化学肥料及农药, 严格控施化肥、 农药施用数量。 控制农膜残留, 防控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 

      二) 区域重点

      ‍根据我市主要土壤类型和耕地质量现状, 划分河套灌区、 兰布和沙区和沿山山旱区 3 个区域。 结合区域农业生产特点, 对耕地质量突出问题, 因地制宜开展耕地质量建设。 

      1. 河套灌区。 包括临河区、 杭锦后旗、 五原县、 乌拉特前旗和磴口 县等 5 个旗县区应用黄河水灌溉耕地的区域。 该区域地下水位相对较高, 盐碱化耕地分布较广。 主要治理措施是: 加强农田排灌基础设施建设, 结合改良盐碱化耕地、 改进耕作制度, 广先进耕作技术, 实施综合模式改良盐碱化耕地、 鼓励农民进行畜禽粪便堆沤、 推广秸秆还田、 绿肥种植等技术, 实行测土配方施肥, 有效提升土壤有机质。 并在有条件区域鼓励因地制宜推广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 

      2. 乌兰布和沙区。 包括磴口县乌兰布和沙区。 该区域耕地土壤贫瘠、 干旱灾害相对较多。 治理措施要围绕耕地开发、 土壤改良, 实施深耕深松、 增施有机肥、 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 增强土壤保水保土和供肥能力,发展节水农业, 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 

      3. 沿山山旱区。 包括乌拉特前旗、 乌拉特中旗、 乌拉特后旗 3 个旗县区沿山山旱区。 该区域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 易蚀易旱。主要治理措施: 一是采用工程、 生物、 农艺措施, 综合治理坡耕地。 达到增厚土层, 熟化土壤, 优化耕作。 二是推广秸秆还田技术、 种植油菜绿肥模式,增施有机肥,实行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三是因地制宜推广集雨补灌和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或秸秆覆盖保墒增温技术,达到节水增温的目的。 

      三、 重点工作

      一) 实施改盐增粮工程, 综合治理盐碱化耕地。 巴彦淖尔市 480万亩盐碱化耕地改盐增粮工程项目 是提升我市粮食产能、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 在申请国家和自 治区立项的基础上,全市各级各部门要重点做好示范工作。选择一批重点乡 镇, 以施用磷石膏或脱硫石膏、 掺混明沙、 增施有机肥、 种植耐盐作物为主推技术, 配套实施耕地机械深松旋耕技术、 秸秆还田技术、上膜下秸阻盐技术、 施用生物菌剂、 学改良剂及暗管排盐技术等综合模式进行试验、 示范, 做到统筹改良治理、 综合改良治理、 因地制宜改良治理。 

      二) 综合施策, 持续推进耕地质量持续提升。 一是推广秸秆粉碎还田、 快速腐熟还田、 过腹还田等技术, 使秸秆取之于田、用之于田。 在全市 7 个旗县区建设连片示范区, 配置 120 马力以上拖拉机及配套机具, 支持开展秸秆还田、 深松、 深翻。 二是切实提高有机肥利用率。 建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基础设施, 支持规模化养殖企业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 鼓励和引 导农民积造农家肥, 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 支持农民增施有机肥,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本地有机肥源外调。 三是推广麦后复种紫花苜蓿绿肥和矮秆作物间(套) 作豆科绿肥牧草, 适度配套建设绿肥种子基地,提高耕地有机质含量。 

      三)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加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根据实施区域气候条件、 土壤质地、 土壤水分等条件, 充分应用微生物菌剂、 保水保肥剂、 量子吸附剂等高端技术, 促使耕地固体有机物的分解转化, 增强土壤保水、 保肥、 供肥的能力及作物抗逆抗病能力。 

      支持农技部门在全市 7 个旗县区建设科技示范园区, 开展以保水保肥、 节本增效为课题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 

      四) 推广控肥增效、 控药提质集成技术,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通过增施有机肥控制化肥用量,提高耕地有机质含量,提升农产品的品质; 加大统防统治及生物防治力度, 严格控制农药用量, 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安全。 一是推进机械施肥, 加快施肥机械研发, 因地制宜推进化肥机械侧深施、 机械追肥、 种肥同播等技术, 减少养分挥发和流失。 二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水肥一体化。 结合高效节水灌溉, 示范推广膜下滴灌施肥技术, 进水肥一体下地。 三是推进新肥料新技术应用。 示范推广高效缓释肥料、 水溶性肥料、 叶面喷施肥料、 生物肥料、 土壤调理剂等新型肥料, 不断提高肥料利用率。 四是加大土壤消毒剂应用, 止种子带病和土传病虫害的蔓延。 五是提倡应用生物农药, 严格限制高毒、 高残留的有机磷农药大面积、 高强度的使用, 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 绿色防控等技术,降低土壤农药残留。 

      开展控肥增效、 控药提质示范引 领工作。 按照农业部《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 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 选择一批重点乡镇,建设集中连片示范区,建设面积5000亩以上, 重点开展调整化肥、 农药使用结构、 改进施肥施药方式,建设有机肥厂(车间、 堆沤池), 推动有机肥( 秆、 绿肥) 替代化肥,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病虫害统防统治、 绿色防控等技术。 

      五) 开展面源污染防控, 重点解决农用 地膜白色污染”‍问题。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严禁因工业用地占用保护区耕地。 进一步严格对涉及重金属的有色金属冶炼、 皮革制造等化工类项目的审批,防范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 加强宣传引导,鼓励农户 使用可回收地膜, 强化政策引导, 建设残膜回收站点,逐步解决农用地膜白色污染问题。 

      六) 切实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 建设耕地质量数据库。 一是建设耕地质量调查监测网络。 根据土壤类型、 作物布局、 耕作制度、 代表面积、 管理水平、 生态环境的差异, 按照‍10 万亩耕地设置 1 个监测控制点的标准, 在全市建设 100 个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控制点, 开展耕地地力、 土壤墒情和肥效监测。 二是开展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 在县域耕地地力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 开展全市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 对耕地立地条件、 施保障条件、 土壤理化性状、 生物群系、 环境状况和耕地障碍因素进行全面调查, 综合评价耕地质量等级, 定期发布相关监测报告。 三是逐步建立市、 县两级耕地质量数据中心, 完善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及时掌握耕地质量状况。 

      四、 组织保障措施

      一) 强化责任落实, 加强监督考核。 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旗县区长负责制, 严格落实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责任,守住耕地数量与质量红线。 市政府成立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落实指导组, 加强协调, 保障各项措施落实。 各旗县区也要成立相应机构, 细化实施方案,落实项目 资金, 开展督导检查,保障行动有力有序开展。 建立耕地质量考核评价体系, 并纳入各旗县区的考核内容, 提高各级党委、 政府对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重视程度。 

      二) 强化资金引 导, 发挥项目带动作用。 市、 旗县区两级政府每年都要将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 健全完善工作机制, 在完成市旗县区两级耕地质量评价工作的基础上, 重点支持农技推广部门开展盐碱化耕地改良综合技术、 肥增效技术、 水肥一体化技术、 秸秆还田培肥技术的示范区建设和技术推广工作。 同时, 积极策划和争取相关项目, 落实好测土配方施肥、 秸秆还田、 土壤机械深松等项目 的实施, 发挥好项目资金的示范引导作用。 农业部门要与国土、 水利、 林业、 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形成合力, 整合相关项目, 对重点区域和重点技术内容给予支持。 

      三) 强化宣传引导、 开展技术培训。 通过电视、 报纸、 络、 广播、 板报、 专栏、 印发宣传资料、 设立咨询服务台等多种形式, 大力宣传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好处和意义, 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调动农民参与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鼓励引导生产者,特别是新型经营主体采取用地养地结合的措施, 保护耕地质量,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 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 提高种粮大户 等新型经营主体耕地质量保护和科学施肥技术应用能力。 

      四) 强化科技支撑, 完善服务体系。 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和高端人才组成巴彦淖尔市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专家指导组, 分区域、 分土壤类型提出技术方案,开展指导服务, 落实关键措施,提升耕地质量。 加强与科研院所、 高效的协作, 集成一批适合于我市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技术模式。 加强科技示范, 结合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工作, 各旗县区每年都要因地制宜地建设‍1—2 个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示范科技园区, 重点体现技术集成,发挥园区引领、 辐射、 带动作用。 健全农技服务体系, 特别是乡镇农技服务机构, 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建设联网+农技信息服务平台, 提升农技服务质量和效能。 强化肥料市场监管力度, 严厉打击坑农、 害农违法行为, 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电处 2016 7 5 印发

    相关文档:

    • 来源: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编辑:杨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一键下载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