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旗县区人民政府, 农垦局,市直有关部门: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动员和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抓住今冬明春有利时节, 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进一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及生产条 件, 提高抵御自然灾害威胁的能力, 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基础, 特提出以下安排意见。
一、 准确把握形势, 充分认识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农田水利设施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 建国以来, 我市的农田水利工程经过 50 多年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边疆稳定和粮食安全, 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近年来, 随着国家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制度的改革, 取消“两 工” 后, 我市和全国一样,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投入总体呈下滑趋势, 加之, 我市农田水利工程 大多建设于上世纪 80 年代前,老化破损十分严重,完好率不足 50%, 综合效益呈下降趋势, 已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的突出矛盾和 问题。 今年中央、 自治区两个一号文件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出 全面部署, 刚刚闭幕的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围绕 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 就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当前全国上下已形成高度关心关注水利的良好氛围, 因此, 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田水利投资力度的有利时机, 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步伐, 尽快掀起我市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高潮, 努力改变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状况, 不断提高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增强农业发展 后劲, 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实保障。
二、 突出工作重点, 全面加快全市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步伐
今冬明春,针对我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围绕发展现代农牧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牧区, 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保障粮食持续增产为核心, 以提高防洪抗灾能力、 供水保障能力和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为重点, 动员全社会力量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实现“除险加固、 节水改造、 配套增效、 渠沟顺畅” 的工作目标。 主要工作重点是:
1、 抓好灌区田间工程配套增效工作。 抓住今冬明春的有力时机, 加快实施灌区 2011 年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大 型泵站更新改造, 保证按期完工发挥效益。 加强小型农田重点县、 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 粮田、 牧区饲草料地节水项目及末级渠系等 田间工程配套建设, 加快推进农业开发中低产田改造、 土地整理 等项目 建设, 集中力量对全市农田水利设施进行配套改造, 进一 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 提高渠系水利用效率。
2、 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各地要深化农村 “一事一议” 投入体制改革, 广泛动员各方力量, 大搞农田水利 基本建设, 充分利用今年秋浇后、 明年夏灌前的灌溉间隙期, 深 入发动群众, 出资投劳, 组织开展以机械为主的农田水利基本建 设大会战,维修闸涵、 清淤渠沟、 维护机井和泵站等工程设施, 提高田间工程配套率和完好率。 同时要有计划的增打一批抗旱机电井, 提高田间用水保证率。
3、 扎实做好今年秋浇保墒及明年春灌工作。 坚持“早浇保墒、 适时秋浇、 来年春灌” 的两年三步骤储墒制度,全力做好今年秋浇保墒工作, 对合理预留干地面积, 各级水利部门要配合各地提前制定灌溉计划,妥善安排好春灌工作,保证农业生产。
4、 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各地要将农业节水工作作 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积极推广滴灌、 喷灌、 管灌、 膜下灌溉 等节水技术, 特别是要认真总结和推广乌前旗膜下滴灌的好经验 和好做法,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要引导农民加大种植结 构调整, 积极推广连片种植、 覆膜栽培、 测土施肥等高效农艺节 水措施,深入开展平地缩块、 畦田化灌溉,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力争规划建设一批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大 力推进节水型农业建设。 要研究探索黄灌区节水灌溉的新技术、 新模式,努力走出黄灌区农业高效节水的新路子。
5、 加大项目争取力度。 要全面完成国家、 自治区布置的专 项规划, 加大项目前期工作, 加大项目跑办力度, 重点做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自治区“四个千万亩” 、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 末级渠系改造、 牧区饲草料地节水等项目争取, 完成各项目的审查及上报, 做好项目储备, 力争项目投资大幅增 加。 同时要以旗县区为单元, 做好涉水项目整合, 发挥整合效应, 全面加快农田水利建设进度。
6、 组织开展工程验收。 对已完工的节水改造、 水库除险、 饮水安全及各类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 要抓紧做好项目决算及审 计, 做好项目的资料整理, 完成工程验收和移交工作, 尽快发挥工程效益。
三、 强化措施落实,确保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新成绩
搞好农田水利建设意义重大, 各地、 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加大投入、 整合资金,完善体制、 健全机制, 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要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当前 “三农” 工作重中之重, 纳入地方领导考核重要内容, 建立责任制,落实激励奖惩措施。 明确部门分工, 加强协调配合,加大投 入,整合资金,发挥效应。 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冬春水利建设, 分片包干、 驻村入户 、 深入一线, 身体力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是加大规划执行力度。 各地在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上要 根据全市农田水利总体规划和各自农田水利建设规划, 进一步细化实化工作方案和保障措施,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县乡村组、 田头地块,并加强规划的执行力, 统筹推进,分步实施,确保任务如期完成。 各级水利部门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 加强对基层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同时要加强乡镇水利站等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
三是加大政府投入。 各地要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力度, 积极筹措配套资金, 整合涉水资金, 形成投资合力。 要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 市政府将专项安排“一事一议” 奖补资金,各旗县区也要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上适当安排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节水 改造专项资金。 同时, 要落实好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 10%用于农田草牧场水利建设的政策, 全面开征水利建设基金, 大幅度增 加水利投入。
四是创新管理体制。 要大力扶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 着手建立农民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 使农民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工投劳明确化、 固定化。 要改变目前项目布局不合理、 整体推进难的问题, 本着“难易结合、 以点带面、 有序推 进、 集中见效” 的原则,项目优先安排问题多、 配套差的地区, 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确保工程安全运行。 要推进小型农田水 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单位和个人按照“谁投资、 谁建设、 谁所有、 谁管理、 谁受益” 的原则,兴修和经营农田水利工程, 逐步实现农田水利工程产权明晰化、 投入多元化和经营企业化。
五是搞好宣传发动。 各地要把冬春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的有力抓手, 充分利用报纸、 广播、 电视等媒体, 大力宣传农田水利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 激发各方面参与、 支持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掀起我市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