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
  首页>互动交流>在线访谈>往期回顾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之河套学院:科技赋能 人才驱动 助力我市高质量发展

  • 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bynr.gov.cn
  • 2023-01-17 11:56
  • 保存
  • 打印本页
  • 分享到: 微信
    qq 微博 空间
  •   主持人高质量发展怎么看,巴彦淖尔怎么干,欢迎收看“高质量发展大家谈”。人才是发展的根本。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为培养和汇集人才的主阵地,高校在地区现代化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咱们河套学院是怎么做的呢?今天,我们邀请到河套学院院长李秀良和河套学院副院长董贵成作客演播室,欢迎两位嘉宾。
      嘉宾:主持人好!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河套学院是咱们巴彦淖尔唯一的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也是自治区批准的整体转型试点院校。让我们通过短片一起走进河套学院。
      主持人:看了短片,最大的感受就是“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
      嘉宾:是的。
      主持人: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立足巴彦淖尔的发展要求,咱们学校在学科专业上是怎么布局的呢?
      李秀良:河套学院立足地方主导产业,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以团队发展为抓手,建立了学科专业与服务地方高效联动机制。始终践行“以服务促发展、以贡献求支持、以合作谋共赢”的发展思路,围绕小麦、向日葵、玉米、肉羊,水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整合团队,凝练学科方向,调整专业结构,与巴彦淖尔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四群一链”深度融合。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学科专业布局,实现了学科专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无缝对接的格局。
      主持人:也就是说,立足咱们地方的优势产业,按需对接。
      嘉宾:是的
      主持人:特色学科的设置是一方面,还要有高层次人才的引领。在人才引进和培育上,咱们是怎么做的?
      李秀良:我们围绕小麦、向日葵、玉米、肉羊等主导产业引进高端人才、目前我院引进高层次人才30余人,培育人才60余人,为巴彦淖尔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同时,我们加强科研环境和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持续加大对科研人员的支持力,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驱动力,不断提升科研人员的服务地方能力和水平。
      主持人:高端人才的引进、本土人才的培养,科研团队的打造,要以地方产业为导向。
      董贵成:是的,我们以学科、平台和项目为抓手,凝练方向,打造团队。组建了以郝水源教授牵头的硬质小麦创新团队、崔超教授的玉米创新团队、陈阳博士的向日葵创新团队、王贵教授的肉羊创新团队、詹雨教授的节水灌溉创新团队、王吉力特教授的食品功能因子创新团队、巴达日夫教授的水土生态保护创新团队、赖黎明教授的土壤改良创新团队等,初步形成了精准服务服务地方产业的四梁八柱。同时我院有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工程研究中心7个,自治区级创新培育团队1个。博士工作站12个。校级科技创新团队20个。教师承担各级各类项目922项,其中国家级12项,省部级374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904篇;获批软件著作权和专利210项,出版专著272部;市级及以上科研获奖9项,这些平台,成果,大部分以我市的产业和问题为导向。为巴彦淖尔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主持人:这么多的新技术、新品种,咱们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上有什么好办法呢?
      董贵成:我们全面落实学院转型发展战略,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提升服务地方的能力和水平。坚持把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企教融合作为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牢牢抓住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建设重大机遇,深入实施“科技兴蒙”行动,深入开展,校地校政校企合作。先后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围绕我市主导产业。与中国农大共同建设了“硬质小麦创新中心”和“河套灌区中农大研究院”。2021年成立了河套学院现代农牧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通过“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助力巴彦淖尔绿色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我们与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一方面实现资源成果共享,另一方面也是要精准服务地方。
      董贵成:是的,我院郝水源教授团队与中国农大组建的硬质小麦科研团队,已收集保存优质强筋硬质小麦种质资源500余份。王吉力特教授团队致力于小麦胚芽高效利用高附加值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王贵教授团队依托国家级种羊场与富川公司、鼎正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进行了巴美肉羊,新品种的培育和肉羊繁殖调节剂的研发,已进入鉴定和中试推广阶段。刘帅教授团队与内蒙古草原鑫河食品有限公司合作的羊胎盘生物技术深加工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这些成果,全部都是精准的围绕我市主导产业进行的。
      主持人:可以说,我们的研究是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区域产业振兴为导向的。
      嘉宾:是的
      主持人:教育是人才的“孵化器”。咱们在人才培育模式上,有什么创新性的办法呢?
      董贵成:我们不断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健全人才培育模式,现在与国内外15所院校开展校际合作;与正大集团等10余家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与123家企业共建实习基地,成立“河套绿色农畜产品生产现代产业学院”“化工新能源现代产业学院”“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3个现代产业学院。其中,“河套绿色农畜产品生产现代产业学院”获批自治区级现代产业学院。全面促进教育链、创新链、人才链与产业链、需求链有机衔接,不断把人才优势转化为成果优势,为巴彦淖尔绿色高质量发展聚智赋能。
      主持人:高水平团队的组建,特色科目的优化,最后受益的还是百姓,咱们听听他们对咱们河套学院的建议和期盼。
      企业主:咱们的河套小麦面粉市场挺认可的,希望咱们能对种业呀、加工方式呀,多开发点新品种新技术。
      村民:现在都要求四控了,这几年技术也挺配套,盐碱地治理也不错,咱们下一步还有啥计划了?
      家长:我们娃娃高考今年想报学校的农业专业了,不知道咱们河套学院以后能不能念研究生?
      主持人:首先是咱们特色产业河套小麦的问询。
      李秀良:请这位村民朋友放心,我们的研究一直在继续。依托“硬质小麦创新中心”,我们以全产业链科技创新为主线,深入开展重点领域研究、关键产业技术研发、成果转移转化等科技创新活动,推动地方特色硬质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第二个问题是关于节水和盐碱地改良的。
      董贵成:是的,这是困扰我市多年的老大难问题,我们依托“河套灌区中国农业大学研究院”,开展,针对引黄灌区水转化过程、土壤盐渍化,农业面源污染,生态环境等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为引黄灌区,深度节水控水、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主持人:第三个问题我本人非常关心。咱们学校能招研究生吗?
      李秀良:你关注的也是我们所关心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我校的责任和义务,我市是农业大市,学校结合我市主导产业方向决定争取农业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学院正在举全校之力,培育和建设农业专业硕士点,为巴彦淖尔培育本土能留得住、用得上、可持续的高层次农业专门人才。欢迎大家拭目以待。
      主持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样的国家战略,对于咱们的学校工作有怎样的新要求?
      李秀良:我们围绕国家战略需要,特别是巴彦淖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我们要更加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对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进行统筹部署,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我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主持人:谢谢两位嘉宾坐客我们演播室,也谢谢两位耐心细致的解答和分享。
      嘉宾:谢谢主持人,谢谢市民朋友们对我们河套学院的关心与支持。
      主持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配套的实用技术可以助力产业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特色人才的培养也为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相信我们的河套学院会越来越好,我们的特色产业、地区发展也会越来越好。
      
    相关文档:
    附件下载:
    • 来源:巴彦淖尔市广播电视台    编辑:张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